top top top
第A14版:經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經科局推科企認證計劃助發展
學者:科企認證起步 完整行業生態體系
科企:認證助提高產品公信力
金管局:制定銀行業氣候風管指引
再貼現+綠票貼現數幣業務落地
人工智能技術 催生新就業機會
(一家之言)認證計劃助推科創提速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4月1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學者:科企認證起步 完整行業生態體系

    學者:科企認證起步  完整行業生態體系

    【本報消息】有學者認為《科技企業認證計劃》對科企的科研能力、活躍程度、成功率評分,對科企下一步如向政府申請資助、金融借貸等均非常有幫助。但該計劃只是扶持科企發展的起步階段,下一步還需有更多的支持如政策傾斜,防止科研生產鏈斷裂,並逐步發展成一個行業的生態體系。

    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李振國表示,目前不管是政府一般的公共行政部門或金融機構,對科研的熟悉程度不是太深入,但《科技企業認證計劃》的出現,雖指導性為主,但對政府日後向科企進一步獎勵或扶持,如加速到大灣區發展,又或對企業融資借貸均有一定效用。

    本澳面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發展科技的生態體系。一個科研投資取得專利後,研究者自身是否有足夠力量支撐下去?譬如澳門現時有不少專利,但並非出自科技或商業機構,而是教育機構。這可能是教育機構得到政府資助,令科研有些成果,但也只是停留在完成了“成果階段”,未能延伸到投產階段。

    深合區試產構產業鏈

    社會常說“產學研”,本澳有“學”與“研”,人才不少,但問題是“產”。投產商業化這環,整個產業鏈未成氣候,故即使取得專利、有科研成果,但創造不到新的收入,買賣不了,交易體系未成形,資金回不到籠,無法發展完整的科技生態體系,這亦是人才流失的根本。

    現時科研發展“重新起步”,依靠國家政策支持,能否讓一個又一個專利在深合區試產,逐步形成產業鏈,繼而成為完整的生態體系。試產亦關乎於知識產權的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是否完善。

    澳門走科研路不簡單,撇除仍需走一段長時間的因素,整個大灣區每個城市都很重視科研。

    至於政策傾斜,他相信科企並不會為“補貼”而去做科研,而是放眼未來,為潛在市場而做,講求的是持續性,可投產可有利潤回報。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