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電子支付仍存短板
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日前發表二○二三年智慧城市指數,香港在全球一百四十一個城市中的排名躍升至第十九位,較二○二一年排名三十三大幅上升,可以說肯定了香港智慧城市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進步。
然而,隨着內地與香港恢復全面通關,訪港遊客大幅增加,卻暴露了香港數字經濟的短板——電子支付不夠普及,大小交易仍使用現金,令基本已採用電子支付的內地及澳門旅客難以適應,“可以電子支付嗎?”更成了內地旅客的口頭禪。在內地,支付寶、微信通行全國,無論用餐、乘搭交通工具或其他大小金額交易,都可支付,反觀香港,電子支付卻成了內地旅客口中的“鄉下”地方。
香港電子支付發展為何落後於內地甚至澳門?事實上,香港電子支付技術曾一度領先全球,八達通一九九七年推出後,一直被其他國家作參考,但此後卻毫無進展;與內地電子支付相比,更缺少了用戶間轉賬、大額支付、社群等功能,更因為眾多平台不能互通而始終做不起來。以致擔任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主席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都直指,香港數字經濟發展刻不容緩。
前車之鑑,香港大可直接引入內地已成熟的支付平台,和內地支付系統接軌,隨着內地數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對香港數字經濟發展只有百利而無一害。
易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