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口岸資源 分流通關需求
疫情後迎來清明和復活節假期,不少人昨經各口岸返鄉祭祖或離境外遊,亦有不少港客來澳。“澳車北上”首現預約爆滿。種種因素疊加,出行需求激增,新城A區及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成瓶頸,上午車龍更延綿至東方明珠,警方一度呼籲駕駛者勿往東方明珠一帶。原本“一小時生活圈”變成“三小時生活圈”,旅客在澳塞車耗費時間較跨境車程還要長,實在失禮。
“澳車北上”二千輛,說少不少,說多不多,加上往港及往內地的雙牌三牌車,到大橋口岸接載親友或泊車後搭金巴往港的私家車流,以及巴士、旅遊巴加班紛往橋岸接送乘客,工地一塊的A區路網如何承受?當局稱未來會逐步完善區內路網,但遠水難救近火,可以預期在未來一段時間,節假日該區大塞車或成常態,“澳車北上”變成“澳車塞上”,短期如何緩解?
有意見認為,爭取盡快開放其他口岸予“澳車北上”通行,可緩解目前塞車問題。但目前每日僅開放預約二千輛“澳車北上”通關,也不一定同時北上,可見“澳車北上”未必是昨日大塞車的主因。開放其他口岸予“北上車”通行非但涉及本澳路網壓力,更要考慮內地邊檢人手及管理,以至對珠海路網的影響,須從長計議。短期而言,針對節假日“澳車北上”踴躍,可否分時段預約通行,達至分流、便民?
本澳擁有眾多口岸,出行選擇多,“條條大道通羅馬”。例如青茂口岸與城軌站相連,對外交通便利,結合內地網約車,省時便捷。港澳往來過去以水路為主,從外港碼頭搭船直達香港市中心,依然有優勢。當局有必要協調充分善用各口岸資源,並透過智慧手段通佈三地,以便普羅大眾能及早掌握,評估各口岸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出行路線。
港珠澳大橋通車前後,到三年疫情“空窗期”,社會早已提出要盡快完善澳方口岸及新城A區的接駁路網。但一晃多年,塞車問題比疫前有過之而無不及。通關接駁總是遙不可及的“最後一百米”,又如何便利澳人融合大灣區發展?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