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向國際 載譽回澳
——專訪《海鷗來過的房間》主創
由本地導演孔慶輝執導的電影《海鷗來過的房間》經歷無數挑戰,終在去年完成製作,更為澳門再次打造第一次,除了成為首套金馬獎三項提名(“最佳新導演”、“最佳攝影”以及“最佳聲效”)的澳門電影;二月更飛到荷蘭鹿特丹,入選“鹿特丹國際電影節”Bright Future(未來之光)單元。創作從來都不易,導演孔慶輝以及演員黃栢豪、林上,與我們分享創作的點滴。
孔慶輝首部長片考驗
《海鷗來過的房間》講述曾為作家的房仲周迅生迎來一位房客,一個清澈稚嫩、熱衷在生活中表演的劇場演員何一唱,並成為了周迅生觀察的對象。而在舞台劇《海鷗》上演前,演員痛失角色,卻發現自己活成了周迅生小說中的主角。一名渴望被凝視的演員,一名只能寄情於文字狂想的作家,戲裡戲外,在不同角色間困惑混淆,釋放慾望。片中的混沌除了考驗着演員,也考驗着導演。
孔慶輝曾執導多部短片,如馬交影藝新思維畢業作品《香戲》、《媽媽的舊情人》曾入選“澳門影像新勢力”拍攝項目。而短片作品《撞牆》更曾於韓國富川奇幻影展、台灣南方影展、中國獨立影像展、佛羅倫斯短片節等獲獎,更獲提名第五十三屆台北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然而,《海鷗來過的房間》作為他的首部劇情長片,即使過往具一定的創作經驗,也讓他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但同時,也開始了不一樣的創作方式,他分享說:“困難除了是資金上,希望有足夠的資金拍攝,還有劇本上的。至少是自己滿意,或是我從中作出了新嘗試的。在過往的六年間,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在劇本創作當中,劇本也曾經有過不少模樣,人物角色上也衍生過不少角色。我想最主要的還是這部戲在說甚麼,怎麼說,以及劇情的設計,這些花了大量的時間。”而孔慶輝所談及的“嘗試”,也是回答他對於創作本身的疑問的一種方式,他說:“因為這套戲有關於自我、創作人以及創作人如何對待他的作品,而這些都沒有完整的答案。這難度在於更像是哲學的層面,當與創作結合後,就更難找到答案,回想起來也是創作中帶來痛苦的階段。”
以紀錄片方式探討創作
《海鷗來過的房間》故事講述一個作家遇上了創作瓶頸,同時一直按捺着情感上的壓抑,卻在遇到一個房客後釋放了創作困境,並面對了自己內心的慾望。“作家如何看待真實?”、“演員如何看待自己?” 《海鷗來過的房間》的製作上,孔慶輝也嘗試把拍攝變成一種探討創作的過程,讓演員較多地使用即興的方式發揮,令演員投入更多“我”的部分,他說:“我並不是要演員在戲裡成為一個他們要扮演的角色,很多時候我使用了類似紀錄片的方式來探索,就好像我正在紀錄當下澳門的創作人的真實面貌。”
以往孔慶輝仍是一位劇場演員時,常被告訴演員應以甚麼心態來對待表演,如“你要愛你心目中的藝術,而非藝術中的自己”,又或是角色何一唱在戲中被告知的“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這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孔慶輝認為人有時亦難以放下“自己”,他把過往在劇場的回憶,都投放到何一唱這個角色之中。
黃栢豪:即興拍攝讓我更自由
“劇本不斷的改,但栢豪是這幾年來唯一沒有改的。” 孔慶輝笑着說,他所指的,是《海鷗來過的房間》飾演作家周迅生的澳門劇場導演、演員黃栢豪。黃栢豪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主修表演。除了劇場經驗豐富,近年他亦為不少澳門影視作品擔任主要角色,也是孔慶輝二〇一六年金馬入圍短片《撞牆》的男主角。黃栢豪分享道︰“由於與導演間的熟悉感與默契,在拍攝時我並沒有壓力,因為我相信經過六年時間的創作,導演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甚麼。” 六年來,黃栢豪與孔慶輝經常談論劇本,也見證了劇本不斷的修改、重建,雖然在開拍前,黃栢豪還沒有看到“真正”的劇本,但他相信所有事情也已經在導演的腦海裡,這也是這次《海鷗》以即興拍攝,也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戲中黃栢豪飾演一名陷入創作瓶頸的作家,把渴望與困惑之間,敏感壓抑的同性慾望演得逼真自然。對於這次導演以即興的方式拍攝,黃栢豪認為當沒有一個目標或任務必須要達成時,對於演員來說未必是一種壓力。“相對地,我認為更自由一些。反而我的戲中要經歷的是要在即興中有所獲、有趣味的、好看的,一種也是在探討的狀態,這也不會與拍攝有太大的矛盾。” 黃栢豪說。
林上:順場拍攝感情連貫
《海鷗來過的房間》中的海鷗,指的用盡辦法得到角色卻未夠班的演員何一唱,就在舞台劇《海鷗》即將上演之際卻被換角,從後台中窺知家人、包租公也在觀眾席上,被換成海鷗一角的他跑離後台,躲於家中的角落。而這位“海鷗”,便是澳門演員林上,其於二〇一七年開始活躍於澳門及香港影視圈,其中所參演的短片《呼吸隨行》獲提名台灣金甘蔗影展最佳男主角,並曾在香港電影《人妖阿發——痴人三部曲1/3》中飾演人妖阿發,其大膽的演出,令人驚艷。
而於《海鷗來過的房間》中,林上與孔慶輝首次合作,演出渴望擔任女主角的劇場演員,把角色的豐沛情感、倔強與脆弱皆融入自身,表演細膩動人。林上直言最初得悉導演並沒有完整劇本時,有棄演的打算,但在多方遊說下,最後也決定參演何一唱一角。他表示這次與以往的拍攝很不一樣,他說:“相較於內地與香港的拍攝模式,很多拍攝因為資金、場地等等,都會在一個較短的時間裡完成,相對來說這次的拍攝就較為‘養生’。早上開始,大約晚上七、八時便完成當天的拍攝,相對來說舒服一些,而且我們會一起吃飯,由於沒有(完整)劇本,便在吃飯時一起聊聊拍攝。最幸福的是《海鷗》是順場拍攝的,對於演員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在感情上能夠連貫。對我來說在狀態上,以及與栢豪之間的交流都有很大幫助。而且,對於演員來說,這種方式也是奢侈的,也令演員有更多空間來嘗試。”
《海鷗來過的房間》即將於澳門上映,以六年時間創作的故事,值得觀眾用心細味。
文/圖:麥 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