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陶:用好人工智能,提升區域防災決策的科學化
在澳門科技大學23周年校慶系列活動——首屆「海岸帶環境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國際交流論壇」上,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程曉陶從澳門地區應如何應對風暴潮和水浸災害防治,以及數字孿生流域系統的構建等方面提出了多項建議。
澳門位於珠江三角洲南端,每年平均有5~6個熱帶氣旋影響澳門,熱帶氣旋侵襲時容易引發風暴潮災害。程曉陶教授認為澳門應對風暴潮需要從城市尺度和社區尺度出發,建立不同層次的應對和防範措施。要從工程措施、管理體制、運作機制等方面把風險管理和應急管理體系建立起來,同時,程教授結合鄭州「7.20」水災和澳門「天鴿」風災的事例提出,澳門在應對極端天氣時,要運用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與內地建立防災一體化管理模式,借用大灣區等外部力量提升災後恢復能力。
澳門作為一個水資源相對缺乏的城市,如何有效「壓鹹補淡」?就這個問題,程曉陶教授表示,這是人跟大自然博弈的一個問題,不論是現有技術上,還是行政管理,都需要克服很多困難,但是目前珠江流域委員會充分發揮流域管理的作用,聯同珠江20多個大型水庫為壓鹹補淡實現淡水的聯合調度,盡可能減小鹹潮入侵的影響,保證澳門水資源的正常供應。
「人工智能是非常有用的一個技術」,程曉陶教授也對ChatGPT等AI新技術如何助力水利發展方面提出見解,他認為人工智能的處理和大數據的加入,能夠幫助計算分析,在氣象水利預測等方面決策科學化水平會大大提高。
日前,澳門科技大學舉行了水利部流域數字孿生重點實驗室的揭牌儀式。該實驗室是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和澳門科技大學合作建設,在國家及澳門特區政府支持下的首個跨境的重點實驗室。數字孿生科技作為中國重要的戰略科技,涵蓋了水利水文等眾多學科,實驗室的建立會有助於澳門在數字孿生流域系統方面的構建。程教授表示,這個系統突破了一些現有技術的瓶頸,比如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支持,能為流域建立實時全景的類比重構影像,為研究氣候變化對水利水資源、洪災和風暴潮防護等的影響提供堅實的科學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