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之城”建設高在何處?
從六年前的一張“白紙”,到如今現代化城市框架逐步成型,雄安新區正一步步從藍圖變為現實。這座面向高質量發展的“未來之城”,質量究竟高在何處?
高起點規劃
據中新社報道,雄安新區被定位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從一開始就注重吸收借鑒國際最先進的理念,做好高質量的規劃引領。
在雄安新區規劃體系編製過程中,先後有六十多位院士、國內外二百多個團隊、三千五百多名專家和技術人員參與,共出台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四個基礎性規劃和二十多個專項規劃,構建起“一加N”規劃體系。在完全規劃清楚前,雄安新區曾有兩年未動一磚一瓦。
分析人士認為,把前期工作做深做透,用最恰當的規劃設計對待每一寸土地,是對這項“千年大計”負責任的體現。
“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中國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賈若祥接受採訪時表示,雄安新區規劃編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動用機構最多、涉及領域最廣、集聚人才最多的一次城市規劃編製。高起點的規劃,為“雄安質量”奠定了扎實基礎。
高標準建設
作為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雄安新區承載着開創國家新區和城市發展全新模式的期待。也正因如此,在雄安新區,高標準的“精益求精”隨處可見。
如官方編製的《雄安新區公路工程標準體系》中,六十七項雄安標準均高於國家標準;京德高速首次大規模使用以橡膠粉改性瀝青為主的長壽命路面新材料,實現“十五年不用小修、二十年不用大修”;5G基站已實現深度覆蓋;全數字道路建設超過五百公里,各類感知終端部署超過一百萬個等。
除了基礎設施“硬件”,營商環境等“軟件”也充分體現了雄安新區建設的高標準。打造線上“一窗通”企業開辦平台,實現全流程一日辦結;啟動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業務試點;推進自貿試驗區“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六年來,雄安新區把開放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持續深化制度創新,努力打造層次更高、領域更廣、輻射更強的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賈若祥稱,雄安新區在建設過程中牢牢把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這一核心功能,並通過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為自身高質量發展賦能,積極發展高端高新產業,與北京形成協同發展之勢。他表示,高標準推進水電路氣網、城市風貌等建設,為促進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這一經驗也可供其他城市借鑒。
高品質生活
“雄安質量”不僅體現在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上,更體現在城市治理理念上。
從政務服務做到“就近辦、自助辦、網上辦”,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各項民生業務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同步辦理;到容東片區建起社區三級治理體系,構築“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平台……在雄安新區,優質公共服務體系正持續完善。
綠色是雄安新區治理理念的底色。雄安新區設立之初,白洋淀垃圾圍湖、污水橫流,經過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系統性生態治理,躋身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分析人士認為,以人民為中心,從市民需要出發的理念在雄安新區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充分顯現。如今,雄安新區正致力於做到疏密有度、綠色低碳、返璞歸真,提供宜居的環境、優質的公共服務,有效吸引北京人口和功能疏解轉移,成為高品質生活宜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