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艘廿萬噸級巨輪同泊南沙
集拼進口拆箱全新監管模式啟動
【本報記者廣州電】據廣州港集團公佈,隨着班輪進港的船笛聲響起,“中遠海運行星”、“地中海薩瑪”、“達飛自由”三艘廿萬噸級班輪,近日陸續靠泊廣州港南沙港區二期碼頭,奏響港口“春日交響曲”。與此同時,廣州港集拼進口拆箱全新監管操作模式亦正式啟動。
十八作業線齊開工
廣州港集團負責人表示,南沙二期提前統籌作業計劃,安排十八條作業線同時開工,有效利用岸橋加高加長優勢,提高班輪在泊效率,實現三艘班輪超一萬五千標準箱的安全高效作業。這也是南沙二期碼頭自去年岸橋加高加長改造工程完成後,首次迎來三艘巨型班輪同時作業。
改造後的岸橋,在作業班輪高層箱時更高效,效率提升明顯,單橋作業效率比改造前提升了百分之八。今年以來,南沙二期着力提效率、優服務,不斷探索合作新模式,強化協調作業能力,一、二月份班輪等待時間同比減少百分之四十二,打造更高效、安全、優質的港口服務品牌,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力拓進口拆箱業務
另一方面,隨着裝載十一票貨物的集裝箱輪近日從德國漢堡直航抵達南沙港區,靠泊卸船後分撥到廣州港集拼“分撥中心倉”,經南沙海關現場監卸、理貨公司現場理貨後,順利完成進口拆箱入倉操作,該批貨物後續即可獨立進行申報、放行、提離,標誌着廣州港啟動集拼進口拆箱全新監管操作模式。
該模式是廣州港集團和廣州海關、南沙海關以及市、區商務局積極踐行《南沙方案》、貫徹落實“貿易促進”和“貿易創新”發展要求的具體舉措,通過政企協作,共同推動南沙口岸進口拆箱業務監管模式進一步優化,推動貿易便利化發展,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各有關部門對廣州港集拼“分撥中心倉”進口拆箱庫區規劃和業務操作全流程指導,包括庫區規劃設置、視頻監控佈局、衛生檢疫措施、理貨倉管等軟硬件設施建設,確保廣州港集拼進口拆箱“先拆後報”新模式流程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順利開展。
以往進口拆箱業務需箱內貨物全部申報放行後才可拆箱入倉。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因箱內部分貨物未放行導致無法拆箱入倉的情況,直接影響已申報放行貨物的提離時效,存在短板效應。全新的監管操作模式較好地解決了該物流痛點,進口集裝箱貨物到港後先拆箱入倉,再逐票申報放行提離,不會相互影響,有效提升物流時效、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