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1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增廣見聞)探尋文化到河陽
(西窗小語)英印度種鴉片源源輸入中國
(雕刻時光)《紅樓夢》寫景之妙
(娛情未了)今非昔比
(燕堂夜話)廣闊天地
(若無其事)老狗
(霧中風景)奢侈的願望
(信步由之)飯緣
(筆雯集)騙字馬旁與馬無關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3月7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增廣見聞)探尋文化到河陽

李嘉曾

探尋文化到河陽

    河陽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地名。雖說有歷史悠遠的村落,但在遍佈神州的古民居中,同福建土樓開平碉樓丹巴藏寨西江苗寨等相比,河陽的名聲微不足道。然而,這個輿圖不載的地方承載着厚重的文化積澱,我們正是懷着探尋文化的濃郁興致專程前往的。

    河陽村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由新建鎮西行三里即達村口。入口處矗立着河陽古民居牌坊,內側的對聯引人入勝:“百棟民居柱磉廳廊皆學問,千年村落門牆街巷盡文章”,寥寥數語便將古村的底蘊精煉概括。

    五代十國後期,原籍山東的朱清源、朱清淵兄弟為躲避戰亂,從居住地河南信陽舉家遷至浙江杭州。清源被吳越國王錢鏐聘為掌書記。公元九三二年錢鏐去世,時局混亂,朱氏兄弟遂生隱退之心。終在括蒼山麓縉雲境內覓得幽靜之地,繼而建屋定居,並從故鄉省市名中各取一字,定名河陽。憑藉天時地利,朱氏定居至今已繁衍四十三代,河陽村也成為“煙灶八百人口三千”的朱姓子孫聚集地。

    漫步在這個五代始建、元代定型、明清重建的古村落,流連於近百棟宅院、一千五百餘間古屋、十所祠堂和五座廟宇之間,時時感受文化的薰陶。首先是移民文化。朱氏一族從中原南下,輾轉豫皖蘇浙諸省,最後才落腳縉雲。沿途經歷見聞為整合各地精華建設新居奠定了基礎。河陽民居以白牆黛瓦的徽派建築為主體,卻吸納了北方四合院、蘇州園林等的優秀元素。宅第房間較多(十八間為代表),院落寬敞,院內花木盆景典雅秀美,木雕磚雕石雕精湛別致,呈現獨特的混搭風格。

    其次是耕讀文化。朱氏先祖一貫倡導耕讀傳家,堅持躬耕亦督促子弟潛心讀書。故河陽人才輩出,宋元兩朝出過八名進士,遂於元至正年間在中街南口修建高四米的石庫門樓曰八士門。明太祖朱元璋聽太子師河陽人朱維嘉講家鄉八士門典故,大讚朱氏望族而連稱稀罕,並要賞賜朱維嘉一對“稀罕”。維嘉設法打造出兩隻無首石獸定名稀罕,作為御賜帶回河陽,現仍在八士門前蹲守。

    還有儒商文化。河陽雖地處偏遠,但朱氏族人見多識廣,涉足貿易,在儒家價值觀指導下從商謀利,有效促進了經濟發展;致富之後又不忘回報鄉里,朱虛竹捐田百畝作為義田即為典型。還有孝廉文化。縉雲縣唯一的孝子祠荷公特祠就建在河陽,慈孝文化節已經成為了河陽的知名品牌。清末之前的九百年間,河陽有二百人從政為官,卻無一人貪贓枉法。這同河陽人愛蓮(廉的諧音)的習俗不謀而合。

    村南水塘邊,毗鄰成排的古宅間,三十二堵馬頭牆錯落排列,與水中倒影相映成趣。波光粼粼映射出馬頭昂首翹仰更顯高聳,分明借鑒了婺派建築的特徵,更體現出文化交融的趨勢……

    李嘉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