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7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重見光明廿八年治千七患者
趣味盎然
方力鈞探索社會精神變遷
勞局職問職講講座報名
文化局藝墟走進大灣區
新屆文遺委員六續任八新人
團體促關注聽力保健聽障福祉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4日星期五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3月4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團體促關注聽力保健聽障福祉



劉雪雯


出席研討會人士合照

    團體促關注聽力保健聽障福祉

    【本報消息】聾人協會、聖若瑟大學、語言治療師協會合辦“二○二三世界聽力日研討會”昨舉行,圍繞“完善聽力保健,促進全人發展”的主題,結合線上和線下讓來自內地、港澳台的專家學者,與本地語言治療師、聽力師及相關專業人員等,共同探討本澳聽力保健制度和復健服務等,藉此推動公眾關注聽力保健和聽障人士的福祉。

    研討會昨日上午九時半假街總社服大樓地下迎聚廊舉行,中聯辦社工部三級調研員陳鍵、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區榮智,議員梁鴻細、顏奕恆,社工局康復服務處長蘇志群、衛生局耳鼻喉及頸面外科主任白琪文、教青局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主任周佩玲、勞工局就業廳職務主管黃少君、聖若瑟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院長何鍾建、街總理事長陳家良、語言治療師協會理事長許孟雄,以及聾人協會理事長黃鑒旋、司庫勞永鏗、總幹事劉雪雯等出席。

    劉雪雯致詞稱,聽力健康是全球性問題,世衛早年曾發佈首份世界聽力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有超過十五億人口,即約五分之一存在一定程度的聽力下降,至少四億三千萬人需要聽力康復的干預。其中,許多聽損是可以預防和治療,故此各地社會都應積極提高公眾認識和重視聽力健康。同時,報告提到及早發現是解決聽力損失和相關耳部疾病的第一步,可透過對新生兒和嬰兒、學齡前和學齡兒童、在噪聲及化學環境中工作的人員、使用耳毒性藥物的人員及老年人等五類群體進行系統的聽力篩查,早期發現聽損並處理。

    因此,期望藉由舉辦是次研討會,邀請來自內地及港澳台的專家學者分享經驗,與線上、線下近一千名同工和聾健人士,共同關注和支持聽力保健及聽障福祉,亦期望政府繼續完善聽力保健制度、優化聽能復健服務及落實聽覺無障礙,及早發現有需要人士並提供精準的醫療及服務。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