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5版:教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教育須直面ChatGPT
從賑災義舉思考消費模式
推動戶外教育 讓學生更能真實學習
學校開展研學遊課程的意義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2月2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從賑災義舉思考消費模式

黃素君

    從賑災義舉思考消費模式

    土耳其和敘利亞地震,雖然偶爾傳來了零星活埋多天生還者的奇蹟,但是死傷者仍是數以萬計,加上嚴寒的氣候,增加了拯救工作的難度,同時對災民帶來生存的威脅。因應這嚴重的災情,世界各地紛紛伸出援手,募集物資和捐款,希望對倖存者有一點點的支持。

    上兩周,澳門也發起了賑災物資的募集,據說是澳門人以包機方式將物資送去災區,有些機構只收新的物資,有些機構是新舊的物資都可以。這些消息不斷在社交平台上洗版和更新。筆者也將信息傳給家人和友人,希望略盡綿力,特別是電視不斷播出地震後的災民坐在廢墟之中的畫面,是令人挺難過的。

    募捐的消息出了之後,從社交媒體上所看到的照片,在第一天的傍晚時分,物資已堆滿了收集站,翌日早上捐贈的物資已堆滿了整條街,甚是壯觀。這說明了甚麼?澳門人是愛心滿滿的!

    當然,這一次的行動對於筆者來說,也帶來了不少反思。前幾期筆者談到因為搬家而發現有些有用的物品,不知怎的買了後卻沒有盡用,或是有些閒置物品又佔了生活空間,因而決心要過一些簡約的生活,不要過度消費。而這次募捐的行動中,很明顯是加速筆者立下決心“改過自新了”!話說,筆者收到募集信息當天,回家跟工人姐姐說,看看有沒有厚的衣服,可以捐出去。大家翻箱倒櫃,結果發現不少乾洗了的冬天衣服,基本上過去兩年都沒有穿過的。有些棉被是新的,還有不曉得是誰買的羊毛毯子,放在衣櫃底,全未用過。最後徵得家人同意(主要是有些物品也不知道是誰買的),都一併捐出。既然擱着沒有用,倒不如給有需要的人吧!與其說是我幫了災民,倒不如說這次義舉教懂我不要再浪費和珍惜資源!

    打開衣櫃,發現其實除了一兩套正裝以外,基本上每一季常穿的衣服都是那幾件,真的犯不着買太多(當然此為服裝店老闆絕不樂意之事),但是人總是敵不過很多外在誘惑的。就募捐之事,也跟幾個朋友談起消費的問題,友人A說她曾經一次性買了幾雙同款的鞋,但是最後一次都沒有穿。那麼,究竟是甚麼促使A購買呢?據A說,當時因為鞋店在促銷,買兩對的話,第三對會有很大的折扣之類的優惠。從A的經驗,很多時候我們購物或會基於便宜而不是需要,這也算是過度消費的一種。另外,友人B說,家裡也堆了很多東西,是因為現時購物太方便了。說實在,自從網購出現,特別是受過去幾年的疫情影響,網購漸漸成為年輕一輩的消費模式。網上的貨品遠比實體店多,而且不出門也能買到,這種便捷的模式無疑是方便了一眾消費者,同時也容易陷進了過度消費的行為。消費教育不單是做一個精明的消費者,也涉及到個人對自身的認識,同時也是一個哲學的問題,是想要?或是需要?當然,這也涉及全球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的課題。確實是一個不能錯過的隨機教育呢!

    黃素君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