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五危機
中年危機這個概念,最近在內地挺受網民關注。到底人到了幾歲才算是中年呢?目前內地的普遍共識是卅五歲。為甚麼是三十五歲呢?我們可以從政策、消費和就業三個層面去分析。
內地很多青年政策,其年齡上限都設定在卅五歲。例如一些城市的購房優惠,超過卅五歲就再沒有補貼。又如一些青創的政策,過了卅五歲優惠力度就遞減。所以不少網友調侃,房要趁年輕買,業要趁年輕創,蘇州過後沒艇搭。至於消費層面,絕大多數的產品都是針對卅五歲或以下人群,證明年輕人的消費能力強大。一些研究指出,人只要一過了卅五歲,消費傾向會嚴重趨同。在眾多產品當中,只有汽車銷售瞄準卅五歲以上的人群,原因不言而喻。
就業部分就更看出卅五歲的分水嶺。互聯網、訊息傳輸、軟件和訊息技術服務行業,卅五歲以上的就業人口不到一半。甚至連文化、體育和娛樂,卅五歲以上的就業人口只在一半附近,而新興的直播行業,卅五歲以上的比率只有百分之七。
本來,卅五歲距離六十五歲退休還長呢,為甚麼那麼快就產生危機?其實,卅五歲過後,人的經驗和閱歷往往累積到一定點數,待人處事圓熟,精神和體力正盛,應該大有所為,但危機之所以出現,主要是如今技術和產業迭代太快,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十年一巨變。在混齡人的競爭中,誰能掌握最先進的技術最有競爭力。經驗固然重要,但與時並進的能力更重要。卅五歲過後,人們的競爭力在急速下降,於是危機就此出現。
西方一些研究指出,中年危機大概會出現在四十五歲之後,但中國就整整提早了十年。不難理解的是,近四十年改革開放,社會發展飛速,技術迭代頻繁,年輕一代的成長速度太快,直接威脅了所謂的“上一代”。因此,“上一代”的被淘汰速度,完全取決於下一代的成長速度呢!
陳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