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禪話 無上菩提
星雲大師圓寂,十方信眾萬般不捨,祈盼大師乘願再來。這位倡導“人間佛教”的得道高僧,一生留下無數著作,皆集其一生歷煉、修行和感悟於大成,把佛陀教誨融入生活,以出世思想,做入世事業,傾畢生精力,本慈悲之旨普度眾生,功德無量。
在大師芸芸作品和文集中,以“人間佛教”為本,解說經典、百講儀制、人間論叢、佛緣史傳等兼而有之,後期口述的著作,弘法以外,也就當年台灣社會針對慈濟和佛教的攻擊,直抒胸臆,以正視聽。例如《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以佛教東傳中國發展史為經,佛陀的人間生活為緯,就文化出版、教育辦學、弘法活動、慈善事業、國際弘法五個面向,讓大眾了解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又例如《貧僧有話要說》,針對八年前台灣媒體就慈濟功德會“內湖事件”和佛教大肆撻伐,引起軒然大波一事,前後寫了四十說,期盼社會能淨化人心,對人間佛教有正確認識。
星雲大師講佛法,不一定是每個人那杯茶,純粹就看書的樂趣而言,這部《星雲四書》,個人認為是大師以無法為有法、最貼近生活、偶爾閱之仍有得着的作品。大師本身是愛書之人,曾言自己上了“讀書癮”,每天無論多忙碌,他總會善用零碎的時間閱讀,一日不讀書,就覺得渾身不對勁。
《談讀書》蒐集大師過去有關讀書和學習的文章,閒談如何讀書和寫作,分享自己的讀書筆記。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大師深有同感,曾說一個人肚子裡有了書,這個人就有了華光:“我們必須讓自己成為發光體,才能與世界的燦亮接壤。”至於如何讓自己由內到外散發魅力?大師認為就像匠人切磨鑽石,每一部書都是一具切割輪,除了可以磨除晦暗表層,還可以讓智慧穿進內心,從而折射出萬丈光芒。
有云:“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在社會上與大眾相處,如何拿捏得宜,在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大師在《談處世》中,針對一般人在生活上時常遇到的問題與處世需要的智慧,分門別類為十八大項,就如何規劃人生、建立人緣、過隨緣自在的圓滿生活等課題,試圖為現代人指點迷津,提供實際可行的答案。懂得做人處世之道,幸福亦伴隨而來。大師曾言:“幸福,是人們終其一生的追求,從小到大,勤奮求學、成家立業、力爭上游,莫不是為着幸福在孜孜矻矻、向上攀升。”在《談幸福》中,大師敘述了不同層次的幸福。滿足物質享受,不過是第一層次:“人若能向內找尋自己的真面目,開發自我的慈悲心、歡喜心,在生活的行住坐臥、起心動念裡歡喜修行,再以今生的光華去結福緣,積福德,連結到來世而得福報,當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人生在世,少不免受貪嗔癡所擾,想自己洞明世事,做人做事隨心寫意,大師認為一切靠智慧。在《談智慧》中,大師寫下不少哲人妙語,教導讀者如何踏上人生圓滿的智慧之道。什麼是智慧?大師說:“觀念就是智慧,智慧就是財富,會辦事的人能將小事做成大事,不會做事的人則把大事做成小事。”知人之明,通澈之悟,比個人才能更罕見珍奇:“時時在感覺、靜心、思惟裡鍛煉,養成了觀照的生命態度,就能在車流人潮中也有悟的一刻。”
王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