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闢蹊徑:建設澳門特色產學研示範基地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初探澳門中小企的轉型升級與產學研基地建設
在產學研示範基地的建設中,國家重點實驗室起着關鍵性的基礎作用,他們與眾創空間的結合,將為深合區和澳門,源源不斷地貢獻大小不等的創新科技成果和人才。其中一些優秀的創新創業活動,有可能發展成規模可觀的科技企業,或與引進和共建的企業成功對接,成為示範基地的一部分。另一些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成果,也有可能在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作用,從而在澳門經濟適度多元進程中起到“方面軍”的作用,並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解決澳門青年長遠的就業問題。
1.特區政府成立二十多年來,中學畢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前澳門已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社會整體文化素質已有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年輕人,絕大部分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他們大多數具有對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的興趣。隨着大灣區與深合區的建設,宏觀環境也給他們帶來了創新創業的大好機會。政府可否因勢利導以此為契機創造條件,激勵、引導、支持和組織他們去開拓發展各種類型的小微型科技和文創企業,以推進部分已與時代脫節的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呢?
2.在深合區建設總體方案指引下,近一年多來,一方面是兩所主要大學在努力進行產學研示範基地建設,各類科研成果向產品的轉化在加速推進。其中不乏有一些成果適合於小微企業的運作,從實踐過程中探索其可能的發展前景。從科技成果向產品轉化,再到產品進入市場,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對創新創業年輕人的錘煉,也是重點實驗室和眾創空間實際融入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所能彰顯的作用。
3.回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家改革開放初期,科技部實施的“星火計劃”,計劃專門支持中小科技企業(含民營企業、鄉鎮企業)發展,曾成功催生了一批新興企業,其中不乏日後成長為大中型規模的企業,對國家製造業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在當前形勢下,澳門特區政府和深合區管委會能否盡快制訂啟動新版的、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星火計劃”呢?用政策和資金來激勵澳門年輕人在深合區創新、創業,政府應努力成為“眾創空間”、“研發中心”、“聯合實驗室”中的部分年輕人,直接融入澳門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進程中真正的橋樑和紐帶。
抓住深合區建設帶來的“天時”、“地利”與“人和”,深信由澳門年輕人點燃的創新創業星星之火,終將成燎原之勢,助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一臂之力。
四、教育改革 勢在必行
“科教興澳”作為特區建設發展的基本策略,其核心內容就是澳門的教育(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與繼續教育),必須實實在在服務於澳門社會進步和經濟繁榮,既要面向澳門當下的現實,也應面向澳門未來的發展。尤其是面臨大灣區和深合區的建設,這個百年難遇的發展機遇。今天澳門的青少年,就是明天在深合區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基本人群。新形勢下,澳門的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筆者去年已有文章探討了澳門高等教育未來的發展策略,現試圖從高等教育的視角出發,簡要談一些對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等方面改革的想法。
1.就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需求而言,澳門基礎教育應大幅增加攻讀高校理工科畢業生的比例,應努力提升中學生數理科目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特區成立二十多年來一業獨大的局面始終沒有改觀,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與之相應的基礎教育的發展方向、策略、教育水平、教育質量也鮮有質的變化。近幾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綱要》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出爐,特區政府和社會對人才結構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就深合區主力發展的四大產業而言,對當前中學生攻讀大學不同專業的人數需求,就必須及早作出相應的調整。據早前統計,澳門高中畢業生修讀高等專科學位或學士學位時,人文社科和理工科的比例大約為5:1,當這批年輕人學成歸來服務於澳門時,眼前的工作崗位與他們所學的專業無法匹配。“改行”會成常態,不僅浪費人才,也會造成不正常的失業現象。造成文理分科人數比例失衡的另一個客觀原因,是澳門中學生數理基礎總體較差,導致不少高中生不願選讀理工類學科。據內地重點院校反饋的信息,一些進入重點院校理工科深造的澳門學生,在學習上會感到力不從心,從而產生“畏難”情緒,也干擾了高中生文理選科出現嚴重失衡。
做好文理分科合理調整的關鍵之一在於提升澳門基礎教育中數理教學的水平和質量,提高中學生攻讀理工科的信心。應在政府主導下參考境外(特別是內地)對數理科目的學力要求,引入先進的教學方法,通過校內外培訓,提升任課教師的質素,並適當引進高水平的教師人才。這項工作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為了提升學生對數理科目的興趣和學習信心,還應在課內外加強對學生的科學教育和科普活動。不少澳門中學生具有對現代科技的濃厚興趣及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這是他們的優點;如能好好引導,把對科學的熱愛轉化為學習數理的動力,提升澳門數理基礎教育的水平指日可待。
2.努力辦好新形勢下高水平的各類繼續教育
由於大灣區和深合區的建設發展較快,加上疫情對澳門原有產業的衝擊,近幾年學成回澳工作的高校畢業生會因為專業不對口,面臨找工作困難的窘境,建議教育界和企業界在政府的指引下,有針對性地聯合組織短期或中期培訓班,幫助大學畢業生學習與原就讀學科相近、當下有就業空間的專業課程。以培訓上崗基礎為目的,這類培訓科目特別需要有相近專業設置的高校參與。估計畢業生所學專業和社會需求不對口的狀況近幾年會長期存在,建議把繼續教育的中長期培訓計劃與深合區產學研基地建設和兩個“眾創空間”的發展相結合,成為“基地”和“空間”建設內容的重要部分。
3.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教育事業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未來澳門社會的發展所需的人才是多層次、多門類的,目前政府所實施的教育規劃和政策,應主動調整以適應澳門未來發展的需求。除了在高等教育領域要加強現代應用科技和工程學科的建設,人才培養的模式堅定走產學研融合發展之路。基礎教育面臨必須提升數理教學水平和質量、高中調控好文理分科的比例等主要難題,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是要適度發展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以加強、彌補社會發展中人才缺乏的部分。這一塊目前還未受到教育界的注意,但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薄弱和滯後,必然早晚會影響到深合區的建設和社會的發展,是應受到重視的時候了。
結 語
在深合區高標準建設產學研示範基地是一項艱巨的基礎工程,是發展四大產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重要基石之一。近兩年的實踐表明,以澳門現有條件為起點,已探索到一條有望走向成功的“蹊徑”。依託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兩所大學的優勢學科及兩個國家級“眾創空間”,包括由他們延伸出來的研發中心、聯合實驗室及孵化中心,不斷從校園、實驗室、實習場所湧現出或大或小的創新科技成果,他們與企業、與社會結合,既培養了一批具有實踐能力的年輕人才,又貢獻了琳瑯滿目的各種創新科技產品。但離發展成規模的產業,還需假以時日。
這條具有澳門特色的“蹊徑”,能否成功打造並不斷拓寬和確保暢通,關鍵還在於特區政府的引領、指導和全力支持。正如習主席在澳門特區成立二十周年上講話中指出的“要結合澳門實際,在科學論證基礎上,選準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主攻方向和相關重大項目,從政策、人力、財力等方面多管齊下,聚力攻堅。”近日,在澳門中聯辦舉行歡慶二○二三年新春酒會上,中聯辦領導就開創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新局面,指出當務之急是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既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闖出一條新路,也為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出力。對照中央的指示精神,特區政府在政策、專項基金及人才發展方面應給予大學及相關實踐部門更多支持,以推動科技創新在這條“蹊徑”上闊步邁進。
澳門的高科技發展起步於特區政府的成立,受益於國家的全力支持和大灣區的建設,衷心祝願澳門的高科技能在高標準建設產學研示範基地,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進程中騰飛!(下)
澳門科技大學 許敖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