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皆可記
幾年前買了小米手環,一直用它來記錄自己的運動及睡眠情況,確實能激勵自己規律運動和爭取早點上床睡覺,它還有個久坐提醒功能,提醒我坐久了就要起來走走。這小工具把我一部分生活以數據的形式記錄下來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人們的記憶太短暫又太不可靠,像睡眠、時間、思考這些原先不可觸摸、只可感受和意會的東西,當以有形的方式記錄下來時,我們反而從中能獲得更多對自己的了解。
前蘇聯的昆蟲學家柳比歇夫以記錄時間聞名,他持之以恆地記時間日記,把每天工作多久、寫信多久、休息多久全都寫成時間日誌,形成自己的時間管理記錄統計,並每月、每年做小結,以這種方式檢視和監察自己的效率。
其實除了時間花銷之外,思考的方式也大可記錄下來。這不是指小時候寫日記、周記那種意識流的流水帳,而是把自己思考、決策的過程,考慮的思路,甚至把參考資料也一併記錄下來。
以前小時候做數學題,常常當時學懂了,不久後又忘了。思考也是一樣,當時解決了的問題,日後再遇到,要再花同樣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解題,太不划算。如果記下來,就能日後直接套用,甚至還能不斷複盤,優化原先的想法。
甚至情緒也值得寫下來當筆記,包括當天遇到些什麼事情,導致自己產生了怎樣的情緒。當記久了,就能發現自己的思維模式、找到自己的“雷區”和“應激源”,從而更加了解自己。
而且有時被情緒所困擾時,用文字把想法記錄下來,會逼使自己以第三者角度去觀察自己,反而能在激動的情緒與被動的自己中間建一道緩衝牆,讓自己從情緒漩渦中降落下來。
木 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