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4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元宵吃“元宵”
一常會細審保守國家秘密法
“話童話”鄭慧蘭作品展昨揭幕
海上防禦展開放至四月
新橋坊會周六與街坊賀新春
益隆今提前關門滅蚊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2月3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元宵吃“元宵”



本澳亦有舉行花燈晚會,讓居民 凝聚感情,共度佳節。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習俗一直流 傳至今,人們取其團圓之意。


“賞燈晚會”是元宵節的“重頭戲”, 不少居民都會外出賞花燈。(資料圖片)

    元宵吃“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是春節過後的第一個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又稱夜為“宵”,元宵節是一年當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因此,在這天人們會點起彩燈,燃放火焰、賞月、猜燈謎,共吃“元宵”,歡度佳節,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節的起源有多個說法,其中“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元宵”即為今日的湯圓,是早於宋代已流行的民間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以白糖、豆沙、棗泥等作餡料,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取其闔家團圓之意,為美好節日再添甜蜜幸福之情。

    古時男女燈會結識

    元宵節其中一個習俗點天燈、掛燈籠,相傳是因為要騙過天帝“保命”,在順利度過危機後才演變成紀念平安順遂的習俗,後來慢慢再變成張燈結綵,鬧花燈、猜燈迷。古時的年輕男女更會借花燈大會互相結識,元宵節亦逐漸與浪漫掛鈎,成為中華文化中的情人節之一。

    元宵節作為澳門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更已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昔日澳門華人族群還有掛燈的習俗,這些富地方特色的習俗,極具本地民俗文化研究價值,而且節日凝聚人們感情,相信能繼續傳承下去。

    欲知更多詳情,可立即掃碼欣賞。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