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1版:視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文化韌性
印尼剿共大屠殺難平反
第三黨在台灣的政治空間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月23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印尼剿共大屠殺難平反

張翠容


印尼一九六五年剿共大屠殺是歷 史大傷口

    印尼剿共大屠殺難平反

    發生在一九六五年軍事政變中的印尼剿共大屠殺,乃是一個歷史大傷口,更是當地華人的夢魘,一直未獲平反。直至日前,印尼總統維多多在一演說中承認,印尼在過去曾犯下許多嚴重侵犯人權事件,當中包括六五年和九八年的暴力事件,大量華人受牽連被殺,後者更涉嫌有華人婦女遭強姦,都未有得到官方認真的調查。維多多終於開口了,但他只表示遺憾,人權組織不滿,指還欠一個道歉。

    維多多為甚麼只表示遺憾,不作道歉呢?這可能非不想,而是不敢也。我們有否留意到,當維多多談到六五年屠殺時,總統府外面有不少人在抗議,高喊反共有理,何須道歉⁈他們大多是穆斯林,反共情意結早根植在心中,深信當年不踢走親共的蘇加諾,印尼便成共產國家。

    這和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松夥拍蘇哈托,共同開動的宣傳機器及驚嚇的政變行動有關,在印尼老百姓之間已收了極大的震懾之效,特別是穆斯林社群,他們深信無神論的共產黨就是最大的異教徒敵人,令“共產主義”成為印尼最大的禁忌。因此,自六五年事件往後的數十年,一種蘇哈托式史觀的黑暗論述不斷受固化,對這段反共清洗歷史的頌揚,把好幾代印尼人徹底洗腦,至今仍未給糾正過來,這使得人權組織勢孤力薄。

    美籍導演歐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企圖抗衡這種黑暗論述,花了六年時間還原事實真相,製成紀錄片《我是殺人魔》(The Act

    of Killing),但一直遭禁止在印尼上演,拍攝時也只能偷偷摸摸。印尼主流社會不僅未有對那段黑暗歷史進行反省,反而不時上演新紅色恐慌。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印尼是美國防止鐵幕築起的東南亞第一大國,也是西方在亞太地區的反共橋頭堡,因此左傾的開國元首蘇加諾必不見容於西方,更何況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乃是東西方陣營冷戰的高峰期,也是美國因協助各地剿共而導致政變和暗殺頻生的時期。從拉丁美洲到亞洲,印尼六五年大屠殺的受害者人數也太誇張了。

    國際社會估計受害者約在五十萬到一百多萬之間。根據數年前美國的解封檔案揭露,證實了美國政府對當時軍方主導屠殺的規模以及穆斯林組織參與殺戮完全知情,並向劊子手提供了一張涉共人士的名單,當中其實有不少無辜者。

    不過,美國隨後更支援蘇哈托的屠殺和政變行動。難怪蘇哈托一上台,即找來一批美國專家作顧問,並對美國在印尼的經濟利益,給予毫無保留的照顧。記者皮爾格(John Pilger)更有這樣的描述:一九六五年剿共屠殺讓一個軍事獨裁者接管了該地區,並為西方資本鋪路。這是美式全球化在亞洲的開始,而印尼成為世界其他地區的榜樣,血汗工廠和腐敗的權貴資本主義則是蘇哈托留給印尼的遺產。

    可是,印尼好些激進穆斯林社群仍以反共為己任,這幾年不時突然發生零星的反共產黨示威,例如年前在中爪哇省主要城市之一梭羅,有人焚燒印尼共產黨國旗,但沒有主流媒體報道,只有當地小報和獨立網媒流傳。在今次中美新冷戰時代,類似梭羅的示威會否不斷上演,而當地華人又恐成代罪羔羊?實在值得我們關注。

    張翠容(香港戰地記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