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感染數據助學習復常
為避開感染高峰延長聖誕新年假期,非高等教育學校昨結束假期復課,當局統計,復課首日沒有班級停課,學校亦反映只有少數學生缺席。隨着免核檢通關和臨近農曆新年,人員跨境流動大增,加上病毒不斷變種,第二波感染可能隨後出現,停課措施如何更好保護學生,並兼顧學習進度,需要當局更多準備、研判和調整。
配合今次復課和本澳現時感染情況,當局要求師生昨天起每天出門前在健康碼上載抗原快測結果,陽性不可回校,去年十一月廿八日後曾感染者除外。同時維持每班同一天內新增陽性達四人,該班停課五天的標準。
由於臨近農曆新年,很多學校復課一周左右將陸續放寒假,料短期內本澳疫情不會出現大變化。但隨着農曆年假期到來,師生返內地或出外旅遊增加,來澳旅客持續上升,各地人員交往接觸頻密,加上內地很多地方疫情不時高發及波動,小城可能出現第二波感染高峰,防控措施需要及早考量和準備。
綜合當局數據和學校反映,現時非高教學校學生六、七成人曾感染,老師則有七、八成。以此推算,每班已有過半數、甚至大部分學生曾感染並康復,倘因剩餘小量未感染學生因陽性而全班停課,作用不大,且對於已壓縮不少的課堂日子,停課必令課程一再延誤,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但也有家長認為,現時幼小年級的學生感染數字較低,後續可能會出現較多的感染個案,加上他們是最需保護的一群,為免情況更嚴重,倡停課標準應從嚴。
隨着防控政策放開,病毒在社區存在無可避免,居民和家長要為自己和子女身體把好關,安排年幼子女接種疫苗,堅持健康生活習慣,在公眾地方仍要戴好口罩,注意日常清潔和消毒等。對於幼小學生,當局必須密切注意感染情況,要做好學生健康的實時數據收集工作,才能動態研判最新疫情發展,適時調整授課的政策,包括研究分課室授課等預案,在確保學生健康的前提下,盡量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