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3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勞校餐會祝七十二周年校慶
澳大賽車元宇宙平台發佈
廿八校學生體驗傳統木偶藝術
澳門中銀訪濠江深化銀校合作
永援教師跨科學習校本培訓
聖大工聯共育社服人才
戲劇農莊巡校演出傳正能量
推動澳青在更廣闊舞台展才華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1月26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推動澳青在更廣闊舞台展才華

澳門社會科學學會會長 楊開荊

    推動澳青在更廣闊舞台展才華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黨和國家對青年寄以厚望。因此,在新時期,澳門青年如何提升競爭力,為澳門、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同時充分借助“一國兩制”的優勢施展才華,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澳門青年競爭力

    澳門社會科學學會長期關注青年研究,涵蓋年輕人面對自己與家庭、經濟、職業、置業、社會及文化發展、政府政策、國家發展、國際視野等多角度。以往研究結果顯示幾個值得關注的特點:例如青年人較重視家庭及親情,這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較樂於投入社團活動,如參與一些社團會務工作,也樂於參與慈善義工的行列,體現澳門青年較純樸的本質。調查也顯示青年人喜歡澳門,大都希望留澳發展而不太願出外創業。值得深思的是,他們傾向於就業多於學業,且對課外閱讀不甚熱衷;對社會時事和政制發展的認知,以及國際視野等方面有待提升;此外,對競爭認識也甚為不足,一方面認為發展的空間小,一方面也憂慮引入專才。對於澳門各種已被列入UNESCO 《世界遺產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及《世界記憶名錄》等文化資源了解也有進步的空間。

    推動澳門青年參與國家發展

    愛國情懷的培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民族的認知和歸屬感,也是對歷史文化的素養,以及對國家發展歷程正確認知的態度問題。因此建議安排澳門與內地青年參與歷史資源挖掘、整理和研究項目,讓年輕人了解中國發展,以及澳門的歷史角色,從而認識近代面對列強瓜分國土,內憂外患、動盪不安的年代,同胞百姓所承受的苦難。

    另外,加強對中共歷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澳門發展與回歸史等歷史發展的了解,讓青年建立對國家、對澳門的全面認知。

    因此,在國家推行的大灣區發展政策及橫琴深合區的優勢下,粵港澳城市有必要通過合作開展青年文化活動,通過歷史文化教育深入了解國家發展,開拓視野。例如可在橫琴深合區設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教育培訓基地,從多方面着手開展教育宣傳,如文化素養、生涯規劃、國家發展、國際視野等方面提升青年人的學養。

    澳門人才與國家、世界接軌。

    澳門“一國兩制”的行穩致遠,需要一批愛國和具備德能的人才。誠然,人才的培養並非偶然或是立竿見影,而是經過長期營造土壤和灌溉,並且不斷反思和推進而形成的。

    因此,我們必須思考青年問題,而且需要大量的人才培養。更重要的是,喚起青年人的憂患意識,關心社會的發展,提升自身素質及能力,從而提升澳門社會的競爭力,以確保澳門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十大報告”強調了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的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並與國際社會一道努力落實。

    因此,澳門年輕人更應開拓視野,全力參與國家與世界的發展格局,國家與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政府亦應考慮推薦具潛力的青年人到內地企業或相關部門進行一段較長時間的實習、領袖培訓等,並可透過合約形式令受訓的專才回來後有相關發展機會的工作崗位。這樣,長遠來說,為澳門、為國家培養具承擔力和全球化競爭力的接班人,從而為澳門在融入國家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結語

    正如“二十大報告”對青年的期望:“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爲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相信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澳門青年大可在廣闊的舞台上發揮才幹,施展抱負。

    澳門社會科學學會會長  楊開荊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