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輕於鴻毛重於泰山
“豪”字韻部的歷史人物有兩位:“捐生紀信”,“爭死孔褒”。紀信與孔褒是兩位人物。常聽“貪生”、“怕死”兩個詞語,但如今竟有“捐生”與“爭死”的事。捐,當然是捐棄,生命誠可貴,而竟甘願捐棄之;死是一生的終結,死去便甚麼都沒有了,但仍然爭着要死。俗鄙語説:“有人蓄鬍鬚,有人剃腳毛。”大概就是“貪生怕死”與“捐生爭死”一理也。
關於“捐生”,西晉詩人潘岳,他寫過一首《寡婦賦》,賦辭以第一人稱寫一位品貌卓異的少婦痛悼亡夫之情,幽思悲惻,哭訴欲絕,一泣一哭,肝腸寸斷,令人不忍卒讀。在賦辭中有這樣的句子:“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鞠稚子於懷抱兮,羌低徊而不忍。”這是説秦人三良殉君葬啊,甘願從夫而自盡。懷抱幼子要扶養啊,徘徊不定心不忍。捐生,其實是捨生,並非一般的厭世自殺。
閑話休提,言歸正傳。“捐生紀信”的紀信乃公元前二〇四年漢初將軍。趙城人。秦末時為劉邦部將。項羽圍劉邦於滎陽時,事急,信偽乘劉邦車出降,劉邦得隙脫逃,信遂為項羽所殺。漢王既有天下,乃立廟於順慶祀信,賜號“忠祐”。事見《史記 · 項羽紀》。
紀信身為劉邦部將,忠於其主而捐生,堪稱仁至義盡,不足為奇,但爭死的孔褒只有十多歲,是個稚齡童,豈有不畏死?孔褒乃漢代人,據説是孔子二十世孫。當時名士張儉被宦官侯覽所誣,無奈逃亡在外,為躲官府追捕走入孔家,正值孔褒不在家,孔褒弟孔融當時僅十六歲,把張儉收藏起來。後來事敗,張儉已逃脫,孔褒兄弟被牽連,他兄弟二人爭相認罪。孔褒説:“張儉來投靠我,理應由我承擔罪責。”兄弟兩人同見其母,母親卻説:“家中出事,長者有罪,我應承擔。”爭死的不只孔褒,而是一家。終由皇帝決定處死孔褒。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