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
知易行難的“斷捨離”,教人多麼費神。
多少次欲斷難斷的折騰,腦細胞累得可以,身外物終究是留着的多,捨棄的少。心想,凡人豈能盡捨,若然,不已頓悟成佛?
聽說坊間有教人“斷捨離”的課程,朋友的“讀後感”是:挺有用,重點是教人如何歸類、收拾家裡的東西,順便丟掉無用的。聞言頗覺失望。還以為佛門之外、入世之人已經研究出一套科學理論,能教眾生如何“斷、捨、離”。
身邊不少人酷愛練瑜伽,但多半學的是“修身”的肢體操練,未嘗學到古印度瑜伽哲學派“修心”的精神大法。“斷捨離”鼻祖日本沖道瑜伽創始人沖正弘的弟子山下英子,將師父的斷捨離理念著書立說、發揚光大、讀者眾多。然而要覺悟“離”,敢情難倒一片“問世間情為何物”,知與不知的人海。借整理家居,斷絕不需要的、捨棄多餘的物品,容易嗎?問題在於“多餘”的容易分辨,卻難捨。人們翻箱倒櫃,目睹那些閒置的、多餘的東西,不覺惹起思念,儘管所念的情也可能是多餘的!
各自安好,餘情未了,也許是沒能修成正果的愛情的殊途同歸。可愛情不堪回首之後,許多人的選擇是捨棄此情相關的物品;能留在身邊與歲月蹉跎半生的,是親情、友情所堆起的山坡。因為此情仍在,便不是多餘的;縱使人已不在,那份情依然留在心底。只與自己有關的無用物品,大多數人都能做到眨眼棄之,絕不藕斷絲連。或許正是這樣,身後物總是在人“離”了之後,才能被徹底“斷、捨”到垃圾堆填區。要是某些遺物竟成了至親的執念,這份情餘溫未了,便是人世間走一遭的福份。所以說,斷、捨還行;離,多麼不易。脫離對物品的執念是“離”,可執念是果,情是因。
凡胎俗骨,本為情生!
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