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夜生牛”煲粥
某天,沿着大炮台緩步徑晨跑後,一時興起步上炮台花園繞行一周,發現花園灌木叢中長滿了我熟悉的野草“夜生牛”。狂喜之下連拔數株,才猛然醒悟到公共地方的植物是不可隨意採摘的,但已經摘下來的扔掉又太可惜,只好懷着“畢竟是野草”的忐忑帶了回家。
把這束“夜生牛”揀去雜草、洗淨、盤成小束後,放在陰涼處晾乾。十月中的一天,起床後感到一陣頭暈、全身時冷時熱、不斷冒虛汗、噁心欲吐,回想前兩日的口淡、倦怠,我知道是風寒感冒了。於是泡了一壺釅釅的老普洱,連飲數杯直至背脊出了一排熱汗;然後找出這束“夜生牛”煲了一鍋白米粥,吃了一天;傍晚時分,整個人已完全沒有了噁心冒冷汗的症狀,舌苔也找回濕滑感覺,宣告這場感冒已經結束。
我一直無法證實“夜生牛”的學名到底是甚麼?是具有甚麼藥效的中草藥?但它卻是我最熟悉的野草,我疑心它該是叫“野生牛”,因為它在鄉野田間太隨處可見。但在澳門,“夜生牛”並不常見,所以能在大炮台花園看見遍地皆是,簡直太狂喜了。
在小時候的記憶中,“夜生牛”是一味小孩子不會抗拒的草藥,煲水飲幾乎是無味的,若有感冒的話,更會感到一絲絲的微甜;放到粥裡一起煲、撈起後再食用,那是一碗有甘香的白粥。“夜生牛”去煩清熱的效用太大了,可以說是治小孩暑濕煩熱的聖藥,但對於成人來說,藥效卻有點微弱。
至於農民為甚麼愛用草藥來煮粥?我想,是因為在加水煮粥的過程中可以中和草藥的生物鹼,亦即所謂的“毒性”;先晾乾再使用也是同樣原理。農村的飲食與藥膳常常結合在一起,雖然看似簡單樸素,卻遵循萬物相生相長相克的道理。這些寶貴的生存經驗和生活智慧,並不因人們的生活環境變遷而改變,反而是我們早已把它們抛棄和遺忘。
花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