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建築角度重新散步
在澳門這個彈丸之地土生土長,路過聯合秘書屋舍、鳳凰大廈、莉娜大廈、雀仔園街市、雙子屋、龍華茶樓、台山平民大廈等建築物無數次,當中有些名字卻是第一次見。若不是翻開這本剛於九月中發佈的新書《澳門現代建築遊踪指南》,即使再路過,恐怕也只會繼續錯過這些看似平淡、實質值得停下來細看的現代建築物。
《澳門現代建築遊踪指南》由澳門現代建築學會(Docomomo Macau)策劃及出版,該團體為非營利組織,致力記錄和保護現代主義影響下的澳門建築、遺址和社區。這本英中雙語的“指南”聚焦澳門二十世紀,細選了一系列於該世紀落成並富有一定程度代表性的建築物,透過多樣化的當代建築類型作範例,呈現澳門現代遺產的豐富性、融合性。
這些被挑選的三十七座建築物分佈在八個區域(西望洋山、內港、南灣、東望洋山、水塘、望廈、台山、路環),並擬定了相應的八個步行遊覽路徑,讓讀者(步行者)從中體驗現代主義建築對澳門不同區域的城市發展影響。
如書的序言所述,現代主義從歐洲(葡萄牙)傳入澳門,最早是透過公共委員會、後來是定居澳門的葡萄牙人,還有來自上海和香港的設計公司。在二十世紀,澳門的華人、葡人以及土生葡人建築師在這座中西文化交匯的城市中,為小城創造了眾多別具一格的現代建築。那麼,什麼是現代主義建築?它的特色是什麼?現代建築誕生於工業化時代,代表性建材有鋼、玻璃和混凝土等,並且廣泛運用在當時衍生的各類型社會基礎設施,例如醫院、電影院、火車站、住宅,以及新的社會空間。這正是此書特別之處,使它有別於澳門大多以歷史文物或旅遊景點為重心的建築、遊覽路線的介紹指南;亦因為當中所選的大部分建築,是如此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平凡得以致沒有被太多刻意的書寫,卻又承載了不少澳門人的集體回憶。筆者翻閱此書時,有一種在認識一個住在隔壁多年的陌生鄰居,然後重新向她 / 他打招呼的感覺。
然而,這書也有部分美中不足之處。書中每一座建築僅對應一張被裁成正方形的全頁彩色照片,某些照片的角度未必能最配合地呼應文字中所介紹的建築設計細節;全書若能在排版的細節上貫徹先英後中或先中後英的統一性,整體效果或會更佳;一些資訊性及英中雙語上的校對亦有些許修正空間,如書背與序言及內文的資訊有些明顯出入。將來若進行第二刷或第二版印製時,也許可以考慮作出一些修訂。不過瑕不掩瑜,一本用心編製的本地好書,始終值得介紹給更多在這裡成長或生活的在地人,以及疫後“全面開放”時,能介紹給來訪澳門的朋友和不同國籍的旅客,以不一樣的現代建築視角,重新散步澳門。
亞 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