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不實促銷保消費權益
傳有中介人向樓宇購買人提供借據“落訂”,有年輕買家疑被遊說簽借據及填寫一份訊息不全的資料而非買賣合同,在賣方未能提供周全文件情況下,擔心無法追回訂金或被迫買貴樓。令人關注儘管已有《承諾轉讓在建樓宇的法律制度》(俗稱“樓花法”),但似乎有人游走於灰色地帶,以不當手段歛財。
疫情反覆,經濟低迷,加上進入加息周期,樓市更是蕭瑟。眼見樓價稍回落,有準置業人士心急搵樓,怕蘇州過後冇艇搭,從而讓有心人鑽空子,衍生不規則的售樓手法。年輕一代閱歷尚淺,未經歷過複雜的社會環境,少考慮買賣合同的保障問題,沒有細閱合同內容便落沓,可能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
現行規範在建樓宇買賣的“樓花法”,以及規範房地產中介業務的《房地產中介業務法》等法律法規,對中介人以及樓宇交易中須要具備的文件及訊息有規管,但不代表萬事大吉,例如持牌中介僱用沒有牌照人士協助促銷、拉客是否違規?為促成交易,透過第三者遊說或提供虛假及不實的訊息,以至口頭承諾是否存在灰色地帶?
近年本澳樓花交易中亦有零星的投訴,包括遲收樓、質量問題甚或未能收樓等,在鄰近地區更出現商業樓宇被說成公寓出售,不少本澳居民中招,正是有人為促成交易,向買家提供不正確甚至虛假訊息所致。
買樓是人生中最大的投資,而任何投資總有風險,縱使“有心有力”亦須三思。年輕人缺乏社會經驗,簽下任何文件前應要多方面及周詳考量,包括中介人是否持牌以及推銷手法是否合理,售樓書的資訊是否充足等,並要再三求證發展商以至中介人的資質。特別要考慮經濟環境及利率變動,對往後的供樓壓力帶來的影響。總之,量力而為,切忌衝動急躁。
促成樓宇交易涉及多方操作,並非簡單如買菜,若有疑問,必須多了解情況,徵詢家人意見,最好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蒙受不必要的損失。當局亦須加強監管,尤其遏止不實促銷手法,保障消費者權益。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