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內地男路氹酒店墮天橋亡
(新聞小語)加強發掘支援隱蔽長者
顏奕恆促交代四街市外判監督
今天晴酷熱
博企上訴得直發回初院跟進
旅院:冇要求供應商付款第三方
粵澳貨物監管新模式昨啟動
廣澳高速南珠段擴建快動工
電的司警局辦普法講座
新聞特搜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9日星期五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0月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加強發掘支援隱蔽長者

夏 耘

    加強發掘支援隱蔽長者

    今日是重陽節,也是“澳門長者日”。特區政府多年前選定重陽節為長者日,肯定長者對澳門社會的貢獻。近年本澳人口老齡化凸顯,安老設施和長者服務需求大增,如何讓長者尤其是人際網絡薄弱的一群得到適切照顧和支援,備受社會關注。

    早前本澳一對七十多歲姊弟被發現在住所倒斃,姊姊死去逾月,行動不便的弟弟亦死去多時,鄰居多天未見他們出入,報警才發現悲劇。事件令人不禁要問,社區中有多少這類乏人照顧的獨居長者、雙老夫婦或親屬?長者原區安老的支援和照顧有多少?不在當局或社團支援網絡的獨居長者、隱蔽人士如何被發現?怎樣支援?

    上一代長者較刻苦耐勞,年輕時為口奔馳,只顧工作,沒有發掘個人興趣與潛能,甚至沒有文化生活,到退休時難以適應急速轉變的生活模式。沒有工作後,部分長者頓失正常社交生活,經常獨處,一旦親友不多又或關係疏離,容易逐漸變成隱蔽人士。

    政府資料顯示,去年本澳六十五歲或以上獨居長者有九千三百多人,兩老夫婦有一萬五千多人,正在使用獨居長者專項服務的長者約六千二百人。數字顯見有關服務仍需大力拓展,也反映部分獨居長者、雙老夫婦等社會網絡和求助意識薄弱。長者獨居生活,面對種種困難,除了情感和心理上的問題,行動不便或者身體出現狀況時,也容易發生家居意外。因此,長者須要陪伴,除了子女的關心,更應交朋結友,擴闊生活圈子。家庭成員工作再忙也不是借口,彼此要多關懷和慰問。聆聽長輩的需要和感受,勿斷然否定、辯駁,盡量有效互動溝通。鼓勵其利用社區資源融入社會。

    去年政府人口普查的詳細結果已公佈,包括長者人口的數量、性別和年齡分佈、教育程度、自理能力、家庭結構、住房類型等。政府須善用有關數據,加快不同類型的長者服務供應,更應進一步了解獨居長者、雙老夫婦生活狀況與服務需求,投放更多資源,加大支援和發掘隱蔽人士,建立完善的社區支援網絡,設法使更多獨居長者、隱蔽人士建立與社區聯繫,減少悲劇的發生。

    夏  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