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雜談)美食傳播的文化元素
(老陳尋味天下)名不虛傳
(山谷小島通信舍)童年玩具
(四方聽音)一周雜聽
(衆藝館)結論與討論
(時光迴輪)低解像度歲月
(胭脂齋)最便宜的抗衰
(賭城單身女子周記)千年蛋
(筆雯集)大蝴蝶飛了出來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9月2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四方聽音)一周雜聽

子 嬰

一周雜聽

    葡萄牙實驗結他手Manuel Mota最近悄悄推出在衝浪勝地Ericeira錄製的三張獨奏專輯,其中近四十分鐘、純電結他即興的《Lux》(光)尤其空白清簡,僅靠點描般的撥弦技巧做出音質觸感的微妙差異;《Via》(道)則是點描手法與drone樂音景並存;至於跟Mota過往作品特別不同的《Hieme》(冬),透過效果產生類似拉絃的線狀聲響,質地密度最高,綿延稠纏。

    最近反覆聆聽的還有Park Jiha(朴志夏)與英國作家Roy Claire Potter的現場錄音《To Call Out Into The Night》。兩人首次合作是為BBC廣播節目現場即興,Potter朗讀自己的文字,Park則純粹由聲音的層面透過笙簧、笛、揚琴等傳統樂器回應,綿延或短促的樂音與文字韻律不具文本涵意地交織相乘,反而充滿詩意意境,之後他們儼然成為環境音樂組合,繼續合作演出。Park今年初也推出第三張個人作品《The Gleam》,這部音樂與光的冥想概念,源自她在安藤忠雄設計的一個地下空間的即興演出,不同音質的反射閃爍與留白呼吸,確實能引起相關的美好想像。

    最後,不能遺漏的是德國的“無聲的考古學家”Eva-Maria Houben,她的創作勘察挖掘過去古典音樂中無聲或未被聽見的片刻,從John Cage一路回溯至德奧浪漫主義,讓人因為“察覺消失中的聲音,而意識到聲音的存在”,戴上好一點的耳機聆聽,可以得到超越時間與空間感的回報。今年二月出版的現場錄音《together on the way》,由GBSR二重奏的打擊樂與鋼琴,搭配她的管風琴,相對易聽。

    子    嬰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