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5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舊事今説)激情燃燒歲月的難忘經歷
(散策人間)我與祐漢的距離
(二弦)“片面化與碎塊化”的整理和提升
(斷章寫義)青春無了期?
(聲色點擊)頭巾抗爭
(杏林外史)沈括——醫學愛好者
(古今亂炖)朱自清〈背影〉是開屏的孔雀
(一路向南)小心保養
(筆雯集)曲寫重九而悲秋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9月23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聲色點擊)頭巾抗爭

程 文

頭巾抗爭

    伊朗女子阿米尼日前疑因違反頭巾規定,在德黑蘭被道德警察拘捕後昏迷送院,三日後不治。事件觸發大規模示威,在庫爾德族地區更爆發警察開槍鎮壓示威,造成最少五死七十多人傷。

    再沒有甚麼比頭巾更能象徵伊朗女性對追求平等自由的抗爭。每隔一段時間,伊朗女性就因頭巾再度走進國際視野。二○一八年,三十一歲的伊朗女子莫法海德因站在變電箱揮動白色頭巾被捕,隨後,伊朗各地出現許多“莫法海德”,她們以一方頭巾發出抗議。

    同年,伊朗總統府公佈調查報告,顯示近半數受訪民眾認為沒有必要要求女性在公共場合戴頭巾,官方報告破天荒公然挑戰由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強硬執行的宗教傳統,多少引起伊朗國內和國際間的注目。可惜,這份報告被解讀為總統討好女性的舉措,強硬派堅持對不遵守頭巾法者採取嚴厲懲罰。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廢止頭巾令,甚至還授權警察在公共場合如見到女性戴頭巾可強行除下。七十年代末,伊斯蘭革命後的伊朗重執強制的頭巾令,要求所有女性都要戴上頭巾(Hijab)。

    曾有伊朗女記者形容,以頭巾為標誌的抗爭行動無關頭巾的好與壞,關乎伊朗女性的尊嚴,是她們對平等的選擇。

    伊朗頭巾令不單面向國民,還包括遊客,外國遊客在踏足伊朗國境即要戴上頭巾。二○一八年遊伊朗,飛機尚未降落地面,僅飛入國境上空,女乘客已要戴好頭巾。在德黑蘭等城市常見女郎們把頭巾隨意而披,甚至不時見到頭巾已滑落腦後的女子,並非傳聞中的須嚴格按規定戴頭巾不能露出頭髮。沿途所經城市更不曾遇上道德警察,偶爾在旅舍忘了戴頭巾,工作人員也只是報以一笑,反倒是我不好意思,入鄉隨俗是遊客應守的禮節。當時還對友人說:這方頭巾並沒有想像中的保守。

    程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