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1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讀書)林黛玉與王熙鳳的秘密關係
(散策人間)月亮照常升起
(二弦)天地之大
(斷章寫義)“下跪奉茶”文化的思考
(聲色點擊)月是故鄉明
(杏林外史)返老還童也是怪病
(古今亂炖)朱自清〈背影〉是開屏的孔雀
(一路向南)從華鼎獎想到澳門
(筆雯集)虞美人是一首絕命詞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9月9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聲色點擊)月是故鄉明

程 文

月是故鄉明

    給久居京城的舅公寄去一盒月餅,集齊雙黃蓮蓉、火腿五仁、陳皮豆沙、蛋黃紅蓮蓉四種傳統味道,老人家收到十分開心,回我微信:家鄉美食,中秋可嘆茶了。

    月是故鄉明,不論走到哪,牽繫一生的仍是揮不散的思念。

    祖籍珠海,生在廣州,羊城是我第二故鄉,對她的心心念念尤甚於珠海老家。

    每年的中秋,總要買一盒豆沙月餅,配一碟紅芽芋頭,遙望天上月,憶想從前廣州老宅天台的一輪明月下,和爸媽賞月的愉悅,拿着彈弓搗鬼的歡樂。

    按現在的流行語,老媽就是那種生活要有儀式感的典範,不論生活如何清貧,借助天台小花園,一年四季總有鮮花清供案頭。逢年過節,更缺不了傳統節慶食物,放在案頭又是一幅喜慶畫面。

    尤其中秋節,紅芽芋頭、菱角、花生、沙田柚配月餅,放滿小桌,晚上移桌到天台,風清月正圓,一家人圍坐賞月,沒有錦衣美食,只是一桌細水長流的溫馨。

    清貧年代,月餅是老老實實的五仁、豆沙一類傳統餡料,不似今天鮑魚榴槤全入餡。月餅包裝更是市井平民,店舖裏以大的玻璃瓶裝着,按個頭計算,可買一個也可買四五個,一律以紙包好再綑上麻繩,頂多外包一張紅紙增添喜氣,便算是包裝了。怎似今天,五花八門的裝潢,外面比裏面的豪華,應了廣府人的老話:“妹仔大過主人婆。”

    最愛豆沙月餅,甜而不膩,頑童的願望是一口氣吃一個,撐死也要痛快。口咬着豆沙月餅,手拿着彈弓自天台專挑提着有蠟燭的燈籠射,非要鬧得雞飛狗跳才罷手。玩累了,就在放着食物的小桌旁席地而睡,天階夜色涼如水,夢裏,糾眾拿着彈弓朝圓圓的十五月亮起勁射……

    從前的月亮好大好圓,從前的豆沙月餅好甜好甜。

    程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