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青交法國演出經歷寶貴
前些日子,澳門青年交響樂團Facebook網頁回顧了過去12次海內外演出,在這些訪問中,除了看到青交一代又一代人的熟悉臉孔,代表着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讓澳門年輕人看看這個世界,同時在國際舞台展示,讓各地的朋友認識澳門的音樂文化,成果可是無價之寶。
從畫面中看到澳門青交在華盛頓甘迺迪中心、柏林音樂廳、維也納金色大廳、布拉格德沃夏克音樂廳、香港文化中心、台北孫中山紀念堂、北京國家大劇院、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等演出。在其他露天演出的經歷中,法國馬賽音樂會可令人浮想聯翩。這是馬賽阿洛市著名的露天自然劇場,與青交合作的是一位法國鋼琴家,除了演出意義外,最令人感慨的是日長夜短的歐洲夏日,音樂會是晚上九點半日落才開始,但音樂會前的準備工作卻十分艱巨。中午最熱時開始搭台,鋼琴搬來了,是最好的斯坦威,青交工作人員加入準備舞台,此時是高溫之下,走台是下午六點,還是陽光普照。熱浪下演出,對青交團員來說殊不容易,也許看到興致勃勃購票進場的觀眾,樂團也為之振奮,演出是成功的。
有兩點值得我們思考,第一,音樂家是城市之寶。澳門青交是應當地政府邀請訪問演出,很重要的因素,正是這位出身阿洛的法國鋼琴家,政府為自家出生的演奏家驕傲無比,特邀澳門青交並負責食宿招待,可見文化藝術地位之重!第二,澳門青交在廖國敏指揮下出色的表現,讓法國朋友認識澳門文化,甚至是中國文化。紀錄片中,這是法國巡演最後一場演出,也是樂團在巡演中繼蘭斯逍遙音樂節音樂總監、巴黎音樂會與張海量之後,與第三位不同的鋼琴家合作演繹同一首拉赫瑪尼諾夫《第二感情協奏曲》。澳門毫無疑問要培養和珍惜音樂人才,他們是澳門文化之寶。
□清 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