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旅局:國慶煙花琴澳合辦
外籍人士自內地入澳無須審批
科學館科普周送暑迎新
民防志願者迎新嘉奬八人
今多雲有驟雨
民聯智庫三招遏高薪誘騙
關於對大廈管理機關的行為提出申訴的規定
本澳增一輸入無症狀
讀者捐款
(新聞小語)公職破僵局 調動積極性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12日星期一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8月21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公職破僵局 調動積極性

夏 耘

    公職破僵局   調動積極性

    有團體調查公務員工作滿意度和壓力強度,對比五年前後的狀況,結果顯示,受訪公務員歸屬感平均值最低,對目前工作單位認同及歸屬感較差。團體指出,“六 · 一八”疫情期間收到不少公務員求助,建議政府考慮修改公職法律制度,設立針對突發事件、重大災難事故的完善工作輪值制度,合理安排人員調動及工作安排,並對表現出色的前線公務員給予優異評核。

    疫情衝擊,本澳經濟下行,不少企業停業、結業,僱員失業、被放無薪假者不計其數。最近一期的本地居民失業率已創十二年來新高,達百分之四點八。就業形勢嚴峻,打工仔輕則凍薪、減福利,重則減薪甚至被裁。有人認為,相對於私營機構職工,公務員的“鐵飯碗”大體穩陣,再多的要求,都顯得無病呻吟。但在公共服務覆蓋的深度與廣度日益增加、社會對公共管治水平的要求提升,公務員總數封頂的“緊箍咒”,公務員的工作強度與壓力不斷增加,也是事實。

    公務人員在疫情期間勞苦功高,社會高度評價。然而,部分前線人員不僅承擔突發的疫情工作,也要承受居民的情緒發泄;後勤人員經常因疫情而臨時變更工作計劃,且話變就變;部門通訊群組每日“柯打”不停,被要求即晚交報告者眾,壓力大增。居民也看到,公務員生態中仍存在“有人做死,有人閒死”的不公亂象,甚至內部也有各種各樣的職場規則與圈子文化。幾十個部門、三萬五千多名公務員,普遍困於死板職程、冗長程序之中,徹底改革,談何容易。

    公共行政改革多年來步履艱辛,現屆政府已採取一系列部門合併及重組,下一步如何實現人員的“重組”,也是關鍵。政府日前推出《修改〈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及相關法規》法律草案,提出優化人員調動制度,將現行四種調動方式整合為“調任”及“派駐”兩種制度,完善部門間人員“轉職”規定。能否打破現有僵局,提高人員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從而提升政府的整體公共行政效率,需待法案層層完善,也待時間驗證。

    夏  耘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