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疫綿綿無絕期
記得兩年半前新冠肺炎爆發,澳門首次關閉賭場,然後出現第一波社會停頓,有做餐廳的朋友跟我說:“我們不怕病死,但怕餓死!”那時心裡有點覺得他言過其實,覺得兩周的影響應該有限。可是,後來很快就知道,那“最後一公里”比所有人預計的都要長,而且斷斷續續,一直無法“斷尾”,只是中間可以喘一口氣的時間也長,大家似乎沒有失去信心。
六月十八日開始的這一波疫情最大的不同,是社會停擺的時間比之前都要長,而且有太多不確定性。兩年多前新冠疫情爆發,大家很快就知道病毒的潛伏期是十四天,於是很多隔離、控制人群聚集的政策都定在十四天,或以十四天為單位稍作延長。
明確知道限期,商業經營可以計算損失,一般打工仔可以計算儲量和忍耐,那時的封控,幾乎是人人都接受的。兩年半過去,同類型的政策,一方面因為限制過當,如一個人“散步”、“遛狗”都不允許等,經援“既患寡又患不均”,加上工於設計詞彙,像靜止期、清零期、穩定期等,名目太多反而給人一種無了期的感覺。做生意付不起租金的,看到黑洞是無底的;從博企員工轉職做司機或失業的,不再是個案,而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於是,第一次聽到從不投訴也不埋怨任何人的朋友說:“我寧願病死也不要餓死。”
所以近日一位外僱染疫,澳門人反應激烈,甚至公開反對過去一段時間的抗疫政策,社會怨氣滿滿。因為復甦無期,越來越難說服人要為經濟、生活和心理做多少準備。套用《長恨歌》末句,目前的狀況是“此疫綿綿無絕期”,用有限的儲備解決一個成本高昂又會反覆出現的疫症,安全開放與維持通關,絕對需要放在政府的議事日程上了!
林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