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舊事今説)澳廣視三十八歲了
(散策人間)手書的溫度
(二弦)公道自在人心
(斷章寫義)“長頸鹿語言”給我的啟示
(聲色點擊)念念不忘的冬瓜湯
(杏林外史)呂蒙真的死於關公附體嗎?
(古今亂炖)朱自清〈背影〉是開屏的孔雀
(課餘拾筆)大理
(筆雯集)古代的冷氣機蘇軾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13日星期二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8月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聲色點擊)念念不忘的冬瓜湯

程 文

念念不忘的冬瓜湯

    剛過去的七月,肯定是人生中最難忘的七月。氣象局發了二十多天的黃色炎熱天氣警告,天生吃貨,即使在攝氏三十七度高溫奔走於大街小巷,只記掛着消暑聖物冬瓜,支撐大汗淋漓身軀依舊堅守下去的,就是念念不忘的那碗冬瓜湯,每天上班時都喃喃自語:捱過這陣子,好好煲一鍋冬瓜湯!

    在熱融萬物的鬼天氣,對廣東吃貨來說,沒有甚麼比一碗冬瓜湯更能消暑解渴,對抗酷熱。

    吃貨老媽在物資不怎樣豐裕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仍有辦法煲一個冬瓜盅慰藉一家人乾癟的胃,即使這冬瓜盅沒有瑤柱火鴨絲。

    童年記憶中的夏日盛宴,就是媽媽的私房名菜冬瓜盅,還有一碗鮮掉眉毛的老鴨冬瓜湯,天天喝的家常鹹蛋冬瓜湯。

    袁枚在《隨園食單》裏記到:“冬瓜之用最多。拌燕窩、魚肉、鰻、鱔、火腿皆可。揚州定慧庵所製尤佳。紅如血珀,不用葷湯。”在袁才子的筆下,冬瓜是百搭之物,確實,冬瓜本身味寡,但易吸收,和別的東西一起熬,把人家的精華全吸走,入口軟綿綿卻鮮甜無比。

    難忘的七月,第一鍋老火湯,不是冬瓜盅也不是消暑荷葉冬瓜湯,而是老鴨扇骨生熟薏米陳皮冬瓜湯。熬了兩個多小時,奶白老鴨湯,還好,味道沒變,是記憶中的媽媽老火湯的鮮味。

    大江南北,都愛拿老鴨煲湯,遊走江南,最愛鮮筍老鴨湯,鮮死了。廣府人的老鴨冬瓜湯則是消暑之物。從前媽媽煲這湯,必定用新鮮老鴨配扇骨熬的,一把生熟薏米、鮮蓮子,配上自家曬的老陳皮,老鴨用薑葱酒出水,扇骨也出水,慢火熬兩三小時,湯水奶白沒半點油腥,香!鮮!甜!據說這湯是眾多消暑老火湯中最滋陰的。

    程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