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放大缺失
有個朋友因為離異時間比較早,所以沒有孩子。這些年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事業發展得很不錯。在我眼裏,她很優秀,可是她媽媽總覺得她如果有個孩子就好了,晚年有靠。雖然我一再安慰老人,有孩子並不一定意味着我們年老時有人照顧,現在很多家庭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出現“空巢”的狀態,有時還不如好朋友一起抱團養老,但我的安慰力度可能還是比較小,對勸止老人鑽牛角尖用處不大。
有個朋友的媽媽最近生病了,而她因為疫情,沒法親身回家照顧,她覺得十分內疚,並跟我說,如果她有兄弟姐妹就好了。我告訴她,且不說當年內地計劃生育政策下,多生一個孩子父母都要面臨千難萬難,就是疫情的當下,兄弟姐妹也可能因為在海外或者在內地被管控的城市,而無法回家照顧生病的母親,所以不要覺得內疚,待疫情被控制住了,帶上孩子們一起回去看望媽媽就好。
還有個朋友講到二十年前父親因病去世時,她和妹妹才剛工作沒多久,那時姐妹倆真的惶恐無助,她們和媽媽都覺得,如果家裏有個兒子,能將家裏的重擔一肩挑就好了。我說千萬不要這麼想,以她和她妹妹這麼會照顧人的性格,有個哥哥還好,但如果是個弟弟,很有可能因為被照顧得太好,而在那個時候缺乏承擔家庭重任的能力和勇氣。而且那個時候家裏誰都會惶惑,她跟她妹妹已經做得很好了,更別提現在她倆都對媽媽特別孝順。
很多時候,當我們說“如果我有/能……就好了”,多半的情況是我們既沒有,也不能,但卻放大了這個“有”或者“能”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生活中總會出現一些我們無力改變的缺失,但也許正因為這些缺失,才會有我們那些努力的追求,從而形成我們那些獨特的擁有。
楊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