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1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問天”升空擴天宮
“問天”對接“天和”需13小時
“問天”赴天宮七大看點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7月25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問天”赴天宮七大看點

中新社記者 馬帥莎 樊萍 李同

    “問天”赴天宮七大看點

    廿四日,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問天實驗艙,中國空間站首個實驗艙將實施在軌組裝建造計劃。

    問天艙六層樓高

    看點一:問天實驗艙由工作艙、氣閘艙及資源艙三部分組成,艙體總長十七點九米,相當於六層樓高,直徑四點二米,發射重量約廿三噸,是國內最大的單體航天器,也是世界現役在軌最重的單艙主動飛行器。它具備對空間站組合體的管理和控制功能,當核心艙平台功能出現故障時,可以接管對空間站組合體的操作。問天實驗艙還配置了多台科學實驗櫃,推動中國在生命生態、生物技術和變重力科學等科技領域的相關研究。

    最大柔性太陽翼

    看點二:隨着更多科學實驗任務的開展,空間站載荷供電需求也成倍增加。因此,問天實驗艙配置了目前國內研製的最大面積可展收柔性太陽翼,單翼全展開狀態下面積超一百平方米,兩個碩大的太陽帆板一起工作,每天平均發電量超過四百三十度,為空間站運行提供充足的能源。空間站在軌建造完成後,天和核心艙的一個太陽帆板還將轉移到問天實驗艙資源艙的尾部。

    全天候追蹤太陽

    看點三:受太陽入射角和空間站飛行姿態的影響,太陽翼的發電效率會因時段不同、姿態不同而產生相應變化。為了讓“柔性翅膀”廿四小時不間斷追蹤太陽,保持最高狀態的發電效率為空間站保障用電,問天實驗艙首次採用太陽翼雙自由度同時轉動,確保每一縷陽光都垂直照射在太陽翼上。

    兩大航天器對接

    看點四:問天實驗艙入軌後,將與空間站組合體實施前向交會對接,兩個大塊頭之間的“太空之吻”將亮相太空:約廿三噸的問天實驗艙與四十多噸的空間站組合體,將實現中國目前最大噸位的兩個航天器之間的交會對接,也是中國空間站第一次在有人狀態下進行交會對接。

    首次平面式轉位

    看點五:在軌期間,問天實驗艙將完成中國首次在軌大慣量轉位動作,即通過平面轉位九十度,原本對接在節點艙前向對接口的問天實驗艙轉向節點艙的側向停泊口並再次對接,從而騰出核心艙的前向對接口,為夢天實驗艙的到訪做好充分準備。這將是中國首次航天器在軌轉位組裝,也是國際上首次以平面式轉位方案進行航天器轉位的探索嘗試。

    氣閘艙方形外觀

    看點六: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視覺效果獨特,外方內圓,是空間站系統唯一方形外觀的艙體。它是未來航天員的主要出艙通道,內裡呈圓柱狀,是航天員開展出艙活動時的“更衣間”。相比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問天實驗艙的“更衣間”更大,航天員可以更舒展。氣閘艙外面是艙外暴露實驗平台,上面配置了廿二個標準載荷接口,未來可以將科學實驗載荷通過機械臂,精準“投送”到對應的標準載荷接口位置,“即插即用”。

    帶五米長“小臂”

    看點七:問天實驗艙在氣閘艙外攜帶了一套五米長的“小臂”。這套七自由度的機械臂小巧、精度高,“小手”方便抓中小型設備,做更為精細的操作。小機械臂還可以與核心艙大機械臂級聯成十五米長的組合臂,能夠在“天和”“問天”“夢天”的空間站三艙組合體之間爬行,“機甲戰士”能抵達的艙外範圍將更大。

    (海南文昌廿四日電)

    中新社記者  馬帥莎  樊萍  李同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