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觸網變陣 疫下覓出路
昨日是防疫“鞏固期”第一天,雖只是有限度復巿,但大部分商戶均有開門營業,民生區人來人往,巿面正有序地恢復元氣。
疫情持續越長,對消費信心的衝擊越大。踏入防疫“鞏固期”,政府對工作場所減少傳播風險訂出的指引安排,間接制約商戶發展。以零售業為例,停業十多天,有商戶原本打算抓緊居民釋放消費需求的商機,在復業後以連番的折扣優惠引客。但政府規定不應提供會引起聚集的促銷活動,商戶隨即擱置有關計劃,如意算盤打不響。
多數商戶在嚴格遵守鞏固期內復業指引下,復業與否,處於兩難。一來復業後的燈油火蠟等開支一闊三大,但居民消費能力大不如前,分分鐘“白做”;二來擔憂違反防疫,不能借促銷噱頭催谷生意,商戶角色被動,營業額要重拾升勢,談何容易。
疫情不確定因素多,實體店隨時因防疫抗疫需要而“被關門”,正常運營受掣肘。加上現代人機不離手、網購成疫下奇葩,促使不少商戶如食肆、零售店等開拓線上業務,填補線下業務的收縮。
多數商戶因成本有限,在社交平台佈陣,宣傳推廣產品及服務,亦強化與客戶的互動,重視客戶的評語及反饋,一方面可提增客戶忠誠度,另一方面更可藉此改善不足。如有商戶對客戶或網民的負評作出高情商的回應,既正視問題,又能四両撥千斤,化解公關災難,贏來掌聲更提升店舖知名度。
其次,疫下“觸網”的好處,在於不受防疫政策的影響,自由度更大,促銷優惠可隨時上架,在移動支付的配合下,以預訂或先付款後提貨方式操作便可,避開人流聚集雷區。
澳門踏入“鞏固期”,防疫工作更關鍵,以免前功盡廢。商戶須要時刻做好心理準備,按疫情發展,隨時變陣,為自身經營創設更佳條件。融入線上經營,豐富客戶體驗,提振居民消費慾,疫下生意才有望實現“零的突破”。
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