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困擾社會負面個案趨升
羅彩燕促加強情緒支援服務
【本報消息】議員羅彩燕表示,長期以來,澳門與鄰近地區相比一直算是自殺率較低的地區,但隨着疫情困擾時間越長,各類負面個案不免出現上升趨勢。她促請政府不論是否實施“全澳靜止措施”,目前都應設法加強社區情緒支援服務,尤其要加派人手增強電話輔導及網上的情緒支援服務,以及加大對長者、特殊群體家庭的心理和生活支援。
長期居家易生磨擦
羅彩燕引用鄰埠數據,指高達百分之七的長者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雖然本澳沒有相關數據研究,但實際情況亦不容樂觀。另一方面,沒有收入的退休長者、弱勢家庭、特殊群體家庭,本身就存在巨大照顧壓力及經濟壓力,派發“特別抗疫關愛津貼”或“現金生活補助”等生活支援,非常迫切。而隨着管控措施逐步升級,他們所得到的支援逐漸減少,加上長期居家容易產生更大磨擦和矛盾,故她促請當局應及早防範,盡量減少和避免悲劇發生。
她又引述不少社福機構人士反映,在此期間被抽調大量人手支援防疫,當中不乏社工、心理輔導等專業人員,變相削弱社區心理的支援能力,形成資源錯配。她再次促請政府應結合現時失業率高企狀況,優先考慮聘請失業人士參與防疫後勤等非專業工作,一方面可以為部分失業人士提供臨時工作經驗和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騰出人手回歸專業服務範疇。她認為非常時期應合理調配運用人力資源,各司其職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專業服務,乃至騰空人手以加強目前網上或線上的情緒支援服務。
專業人士支援抗疫
她舉例如當局按照早前制訂的新冠肺炎中醫藥診療方案,號召百多位本澳中醫透過電話及視像進行評估診治,在新冠治療中發揮中醫藥作用,有關做法值得讚揚。她建議當局號召更多不同界別專業人士,如私營西醫、中醫生、各類輔助醫療人員、治療師等參與社區支援工作,廿四小時醫療線上支援服務,並提供一定津貼,既可補助他們因停工停業的收入減少,亦提升對有需要人士的心理支援,減輕公營醫療人員的壓力和負擔,善用私營醫療市場資源,更有利於防疫工作順利有序推進,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