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讀書)光耀千秋納蘭詞
(如是我聞)同城異地
(二弦)你信有命運嗎?
(斷章寫義)倪匡給世界留下的寶石
(隨筆)“宅男”的偶遇
(杏林外史)寄生蟲毀了一代豪傑
(古今亂炖)養胎閱讀的妙用
(課餘拾筆)一些在野性生長着的
(筆雯集)無枷無鎖自在囚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7月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斷章寫義)倪匡給世界留下的寶石

鏏 而

倪匡給世界留下的寶石

    一旦孩子的內在擁有了轉化困難的力量,他們永遠都不會覺得自己陷入彈盡援絕的困境,因為他們會知道,解決問題的源頭都在他們自己的內在。他們將能夠點石成金,從一片廢墟中淬鍊出寶石,這都是因為他們目睹了你就是這麼做的。

    【摘自:《覺醒父母》,喜法莉 · 薩貝瑞,地平線文化出版社,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著名作家倪匡離世,他一生為世界留下無數著作,臨別的遺訓竟是“一切從簡”——不設儀式、不發訃聞。在生時,他不只一次在訪問中表示:“人類之所以有進步,是因為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所以我鼓勵年輕人不要聽‘老坑’說話,‘老坑’的說話不用理,你要去找尋自己的想法。”

    倪匡的作品着重的不是對“科學”成分濃墨重彩的渲染,而是以豐富驚異的想像力,對人性進行探討與思索。荀子說:“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倪匡追隨荀子人性之說,認為人性是與生俱來,而非透過管教學習所得,讓孩子自然成長,才能顯露人性本質,發揮個人善性和特長。因此,他給世界留下的不是規則,而是信任:他相信精神可以超越繁文縟節,他相信長江後浪推前浪,鼓勵創新和超越。

    我認為能夠引領年輕人向善的教育者,應該具備倪匡的胸襟,以身作則,相信每個人都能夠點石成金,從一片廢墟中淬鍊出寶石。一如《覺醒父母》給我們的啟迪:不要期待他們會成為閃耀的明星,而是期待他們能夠掌握存在的真諦;不要期待他們會追隨你的願景,而是期待他們創造自己的願景。

    鏏    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