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2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雜談)魯迅與上海
(荆棘與綺夢)從性別視角談“唐山事件”
(二弦)舊電腦喜遇大救星
(四方聽音)電 · 音
(聲色點擊)福田由心種
(板樟堂忘情書)中年油膩吃青菜
(賭場內外)風來了 豬都會飛
(此情可待)快樂腸子
(筆雯集)楊貴妃臉上的黑痣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6月25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雜談)魯迅與上海

亦 聞

魯迅與上海

    一九二七年十月三日,魯迅偕許廣平由廣州前往上海,開啟了他滬上近十年的生涯,在那裡度過了人生最後的時光。早年,他從家鄉紹興赴南京求學,曾取道於上海,予魯迅而言,上海是一個有着深厚淵源的城市,也因此,魯迅與上海有着許許多多的故事。

    縱觀魯迅的一生,他四處漂泊,居無定所,除了自己的故鄉紹興外,南京、杭州、北京、廈門、廣州、上海,還有日本的仙台都留下他的足跡。離開廣州的他本可以去北京與母親團聚,亦可回去紹興老家,但權衡利弊後,魯迅選擇了上海,上海接納了魯迅。

    初到上海的魯迅,首次把家安置在虹口景雲里二十五號,一座普通的石庫門三樓,景雲里一頭連着寶山路,一頭連着多倫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兒為文人的聚集地,茅盾、郭沫若、葉聖陶、陳望道都在此居住,也就是在這裡,魯迅結識了日本友人內山完造和美國友人史沫特萊。第二次搬去拉摩斯公寓,說是魯迅埋怨景雲里太吵,夜裡的麻將聲令他無法入眠,在內山完造的幫助下,魯迅在新居所生活了三年,創作了一百七十篇文章,包括《為了忘卻的紀念》、《兩地書》。

    此後搬至大陸新村,條件比前二處稍好,面積大了,光線亮了,重要的是,魯迅和許廣平有了愛情的結晶,兒子海嬰出生了,給他們新家帶來了一線生機。

    然而一九二七年十月的上海,正值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不久,第一次國內革命失敗而陷入低潮,上海黨組織被迫轉入地下,電台處於“靜默”狀態。魯迅一到上海就面臨形勢的嚴峻複雜,但他以“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精神,以諸多的筆名投書上海灘大小報刊,討伐病態的社會,匡正社會的正義。他的《三閒集》、《一心集》,及編輯出版的《奔流》、《朝花》刊物,成為上海進步文化的一部分。

    提起魯迅,令人不得不聯想起“左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這個社團,它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設立的,魯迅作為“左聯”的旗手,他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在二十世紀,它是一個傳奇的存在,在中國革命史、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學史上,鐫刻下深深的歷史印記。以“左聯”為代表的中國左翼文化運動,對現代文化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起,上海就與魯迅結緣,上海是魯迅一生最後階段生活、創作、奮鬥的城市,也是魯迅精神最終凝成和充分展現的地方。儘管今天魯迅離開我們已經八十六年,但魯迅作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新文化的倡導者之一,是當之無愧的。

    每每提及魯迅,人們總要與上海聯繫起來。在我看來,魯迅之所以選擇上海,是因為上海城市的精神,即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亦    聞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