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蠶此際尚能絲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是馬致遠的一首秋思名曲:《越調 · 天淨沙》。早前的中學教科書收錄作範文,已是家喻戶曉。周德清《中原音韻》稱之為“秋思之祖”。作者以各種暮秋傍晚景物,組織成一幅圖畫。在夕陽的餘暉下,映照着蕭瑟冷清的氣氛。全曲的意境,令人悲愴。
《天淨沙》其實並不是盡寫悲涼的小令,寫其他的景象亦多。如張可久的〈江上〉,曲云: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鶩殘霞,隔水疏林幾家。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
這一曲不但有色,所以如畫;而且有聲,這就是詩一般的韻聲,那是漁舟唱晚。作者以“漁歌唱入蘆花”六字,描寫漁家樂,妙到毫巔。有聲,不只歌聲,也有群鳥嗈嗈之聲、隱約不清(依依)的野鴨之聲。這景色,正是王勃說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湯式的〈閑居雜興〉,又別是一番情趣。曲云:
近山近水人家,帶煙帶雨桑麻。當役當差縣衙。一犁一耙。自耕自種生涯。
這是辭官歸故里的感受。正是無官一身輕,似有“今是而昨非”之意。
李致遠嘗寫〈春閨〉。曲云:
畫樓徒倚欄杆,粉雲吹做修鬟,璧月低懸玉彎。落花懶慢,羅衣特地春寒。
曲寫閨中傷春之情,色調淡雅,器度雍容。“羅衣特地春寒”,寒意入骨。
不過另一闋《天淨沙》不但不寒,而且熱情如火。曲云:
吳蠶未老能絲,今宵紅葉題詩。喜見翁姑樂也,繼承宗嗣,弄璋弄瓦含飴。
作者是一個寂寂無聞的老冬,日前他出席一個自助餐的婚宴。新郎已年近半百。有謂“吳蠶已老”。宋趙長卿《臨江仙 · 暮春》詞:“春事猶餘十日,吳蠶早已三眠。”不過這條“吳蠶”尚能吐絲,所以說“今宵紅葉題詩”,他的雙親笑到見牙唔見眼,聲聲多謝家嫂為他傳宗接代,他朝弄孫含飴。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