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遺址顔值文化獨特
據中新社報道:白雲朵朵、湖水清澈以及金蓮川草原大面積泛綠……看着手機裡拍攝的一組組關於元上都遺址的照片,五十六歲的劉學民心情大好。
成遊客“詩和遠方”
六月十一日是二○二二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劉學民直言,“後疫情時代,民眾更願意親近自然,相信元上都遺址獨特的文化顔值,一定會成為賓客的‘詩和遠方’。”
“二○二一年六月至七月份,超過六萬人次來元上都遺址觀光,遊客都覺得不虛此行。”劉學民感慨表示。
位於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的元上都遺址,為何會得到外界的熱切關注,一切要從二○一二年元上都遺址申遺成功說起。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九日,第三十六屆世界遺產大會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召開,經大會表決,中國元上都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項世界文化遺產。
時任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的王大方回憶說:“在俄羅斯聖彼得堡,我見證了那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
在二○二○年疫情尚未來臨時,每年都有很多賓客來元上都遺址觀光,一些外國學者更是多次光顧。
官方消息顯示,圍繞元上都遺址,當地政府大力推動全域旅遊和四季旅遊發展,打造了夏季“中國 · 元上都”文化旅遊節、秋季中國查干伊德文化節、“渾善達克”冬季那達慕、“渾善達克”春季那達慕和元上都國際“貴由赤”比賽等五個品牌。
“我們要把元上都遺址所在區域打造成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讓元上都遺址成為熠熠生輝的金字招牌。”劉學民說。
擬數字化展示遺址
錫林郭勒盟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王宏濤介紹,目前,正策劃對元上都遺址進行數字化展示,形成“科技+文化遺產”傳播載體,讓元上都遺址“活起來”。
二○二○年十一月十日,中國僑聯發佈了經確認的九十三家第八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錫林郭勒盟元上都博物館獲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單位。
二○二一年十月十八日,“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開幕式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開幕式上公佈了“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元上都遺址與北京周口店遺址、仰韶文化遺址、良渚遺址等一百項考古發現同時入選。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陳雅光受訪時表示,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元上都遺址考古工作,不斷加深對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和寶貴遺產價值的認識,也是提升元上都遺址“顔值”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