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3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我國世界自然遺產雙遺產狀況良好
解碼中國設立文化自然遺產日
元上都遺址顔值文化獨特
川渝攜手保護石窟寺文物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6月12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我國世界自然遺產雙遺產狀況良好



為迎接二○二二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各地舉辦豐富多彩活動,讓 人們了解非遺、體驗非遺,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江蘇省淮安市裡 運河畔,演員在表演漁鼓戲。(新華社)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舞陽街道上柏小學的學生們在練習非遺“跑馬燈”表演技藝(新華社)


在浙江省武義縣新宅小學,戲曲教師向女孩傳授婺劇表演基本功,讓女孩體驗非遺,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新華社)


海南省瓊海市省級非遺傳承人馮增超為小學生試戴東坡笠(新華社)

    中國第六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我國世界自然遺產雙遺產狀況良好

    據中新社北京報道:六月十一日是中國第六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主題為“協同保護世界自然遺產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記者當天從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截至目前,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數量達到十四項,文化和自然雙遺產四項,數量均居世界第一,總體保護狀況良好。

    本報綜合報道

    旅遊收入逾百四億

    世界遺產包括世界自然遺產、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三類。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雙遺產共十八項,總面積達七點○六萬平方公里。其中,三項涉及國家公園,六項位於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九項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這些遺產保護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地質遺跡,最優美的山嶽、森林、湖泊,最珍稀瀕危的動植物物種。同時,十八項遺產地還保護了二百多個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平均每年為當地帶來超過一百四十億元人民幣的旅遊收入。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國家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中國首批世界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三十五周年。三十五年來,中國的世界遺產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世界遺產申報、保護、管理和利用等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近年來,中國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形成了依託自然保護地體系保護管理世界遺產的有效機制,有力推進了自然保護地與自然遺產協同保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二○二○年世界遺產展望》評估報告顯示,世界自然遺產和雙遺產中,全球整體狀況處於“好”和“較好”的比例為百分之六十三,中國比例為百分之八十九,全球處於危急狀況的百分之七,中國為零。十八處世界自然遺產和雙遺產總體保護狀況良好,優於國際平均水平。

    據了解,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中國各地結合實際,組織安排了多種紀念活動,宣傳世界遺產保護理念,倡導全社會共同關心、愛護世界遺產。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