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闖紅燈的時間
第一次插隊、第一次違規、第一次闖紅燈、第一次亂拋垃圾,這些“不正確”的事情加起來做過不下百次,但早已想不起是從甚麼時候開始,把趕時間而闖紅燈的行為合理化。很多壞事情一旦有了第一次,而且能夠僥倖過關,接下來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和之後的無數次。
上周趁着復活節假期,一口氣讀完紫金陳的推理小說《長夜難明》後,心情如同書名一樣令人壓抑——長夜漫漫,黑暗無邊。故事從一宗轟動的地鐵拋屍案展開,以案中案中案的方式,揭示背後埋藏了十年的驚天罪行。四位主人公為伸張正義付出無數代價,而其中一位檢察官江陽,更不惜為此捨命燃燈。他們用力撥開眼前的迷霧,讓真相大白,本以為最後的結局會迎來天明,但終究是黑暗吞噬了一切。
小說的故事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現實。從《壞小孩》改編的《隱秘的角落》,到《長夜難明》改編的《沉默的真相》,四部作品把人性中善與惡的本質剖開,如同一面血淋淋的鏡子,我們既在故事中看到黑暗,也在黑暗中看見自己。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幽暗成分,取決於個人選擇抑制它還是釋放它,行善和作惡不過是一念之差。
縱使在追求真相的過程中必會遭受打擊,但真相需要人們來發聲,因為它本身不能為自己發聲。在《長夜難明》中,一直以來為冤案平反的人被判入獄,而壞人則透過各種意外來結束生命、逃避法律責任,最後還有一群不明真相的民眾替他們感到惋惜,這樣的結局算是有彰顯公義了嗎?至少不是永遠石沉大海。
長夜難明,孤掌亦難鳴。人們第一次違規時,心中難免會忐忑不安,可是當這個行為變成習慣後,便會在每一次的行動中一點點地踰越底線。
櫻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