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心事書
《文戲武唱》既說戲,也說人生。更準確地說,這本書說的是人世間的戲。莎士比亞說過:“全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舞台,所有紅塵男女均是演員罷了,上場下場各有其時。”
書中所記,某個元宵節的雪夜,是我步入中年的分水嶺,自此對世界多了一份寬容與悲憫,懂得了將心比心的人之常情。
中年人生,我走過平原、低谷和高峰,也經歷過至親遠行的悲痛。
京劇武生楊小樓武戲可以文唱,動靜結合臻於化境。文戲武唱的有京劇大師梅蘭芳早期劇目《天女散花》,為表現天女御風而行的靈動,梅大師運用了鷂子翻身、跨虎等武戲身段,用兩根長綢帶載歌載舞,唱成了經典。梅派戲的另一代表作《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創作的最後一齣戲,融合青衣和刀馬旦的表演,借鑒吸收大武生的身段動作,是梅派藝術的高級體現。外行光憑戲名,誤以為這是一齣武戲,掛帥出征,即意味着要在戰場廝殺。而梅大師反其道而行,文戲武唱,既有青衣的端莊又有刀馬旦的颯爽。戲在穆桂英的掛帥出征之時戛然而止。這是藝術上的留白,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多與少的辯證關係。穆桂英上陣,必勝無疑。這比再在舞台上來一場表現敵我廝殺的戲,更乾淨、更漂亮、更高級。
從戲裡到現實,我有感於中年人生也是“文戲武唱”。
行至中年,生活中不再是陽光佈滿,我們不得不接納人生的陰霾、不堪和窘迫。更多的是終日和生活疲累地廝殺,內心的兵荒馬亂在所難免。這些,總讓我想起舞台上的刀馬旦在千軍萬馬中閃轉騰挪而不失從容。多希望我既擁有溫柔悲憫之心,又修得刀槍不入之軀,身披隱形鎧甲,歷經世事之後,進退自若,從容不迫。
《文戲武唱》,寫戲裡的世界、紅樓夢裡的人物,也寫歷史和當下的人和事;有蘇東坡、陶淵明、湯顯祖中年人生狀態,也有感於四十歲的孟小冬提早謝幕、汪曾祺的人生哲學、白先勇帶給我和崑曲的緣份、古今中外還有哪些藝術家和夏加爾一樣偏愛藍色?
當然,這本書的筆墨也留給了澳門。我慶幸自己有機會遊走於澳門和北京兩座城市之間。就面積而言,北京之大和澳門之小是兩個極致,但說到文化,小城澳門厚重的歷史感並不亞於北京,只不過她一直被人誤讀。我形容澳門為一本歷史大書,澳門的文化更多是蘊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文化的背後是人,我深信傳播文化就是傳播美好。我想讓更多的人看見多元、精緻、豐富的澳門文化。
感謝好友葛亮為書作序,相識有年,他以一個“迷”字貫穿我的寫作與人生,讀來有情有趣。
感謝吳為山、王曉鷹、陳彥先生聯合薦書,歷史和人生,相互交織成歲月。
又是一個人間四月天,雲也輕柔,風也溫柔。我希望《文戲武唱》能帶給正讀此書的你從容不迫的人生。
穆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