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澳門中學生家庭教育與學業成就之研究
摘 要: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自編《澳門中學生生活與學業之訪談提綱》,訪談內容包括七大問題,作為本研究之工具。以澳門某私立中學共二十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扎根理論統計分析,進一步深入剖析影響中學生的家庭教育與學業成就之現況、存在的困惑,既研究影響學生的家庭教育因素,又探討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因素。通過查找原因,找出應對策略,為家長、教師、學校、教育當局和社會等提出參考依據。
一、前 言
古諺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賢以為,家庭是社稷安定之基礎。時至今日,道理未變、定律未改,家庭仍是社會最基本與最重要的單位,家庭健全與否,影響着社會整體的運作。
澳門回歸以來,在新舊社會的轉變過程中,家庭的結構和功能不斷發生變化,進一步妨礙到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家庭問題逐漸浮現,特別以離婚家庭影響最為深遠。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一九九九年、二○○七年、二○一五年、二○一六年、二○一七年、二○一八年、二○一九年以及二○二○年離婚率分別為:20.7%、33.4%、31.4%、32%、38.1%、40.2%、38.5%和47.9%。在二○○七年至二○二○年共十四年期間,離婚宗數有單親子女總數為8,776人(這數據只以每宗離婚家庭只有一名子女計算),即平均每年有約627人。可見,二十二年澳門居民離婚率上升了27.2%,增幅驚人,數字令人憂慮,孩子成長令人憂心。
澳門有研究發現,有三成受訪父母與子女“玩玩具、去公園、運動、遊戲、戶外運動等未能做到。”現時澳門女性就業程度較高,工作日益普遍,以雙職家庭為例,父母都要工作,還要兼顧家庭,在時間缺失的情況下,基本沒有時間照顧孩子,遑論管教,家人之間關係疏離,家庭教養功能難以發揮。雙職家庭對於子女的撫育及管教時間不足,家庭功能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子女從小因親情不足,缺乏安全感,容易形成不滿現狀與負面的人格類型。換言之,以澳門家庭變遷而言,首當其衝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未成熟的兒童和青少年,進一步妨礙孩子在學校教育的成長。
中小學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基礎,學業成績是學校效能的指標,成績的良劣對於學校形象,以及家長和社區對學校整體之印象影響深刻。學生的身心狀況影響學業成就,而個人、學校、家庭及社會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的優劣。然而,在正常的家庭成長,學生受到父母間感情、發生衝突的頻率,窒礙他們的學業成就。
一般而言,探討學生的學業成就,大多數以其在學校的學科成績為評價標準,學業成就可能與個人先天的智商有關聯。但是,必須要後天努力,假如孩子學業成績不理想,未能達到父母、師長的願望時,難免對父母和孩子造成打擊和傷害。故此,本研究期望針對家庭教育,包括教養功能、管教方式、家庭關係等方面,從而提升中學生的學業成績。
二、研究動機與目的
有人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時期,大部分生活以家庭為主陣地,這正是孩子長身體、長知識,培養性格、品德等形成世界觀打基礎的時期,父母一言一行為孩子樹立榜樣。”可是,不是人人都擁有幸福。研究者總是思考,家庭教育的失效,多多少少打擊着學生的學業成就,干擾着學校的教育效能。
學生學業成績的高與低,取決於家庭教育的好與壞。即良好的家庭教育,則有高的學業成績,反之亦然。通過對澳門中學生家庭教育與學業成就相關的研究文獻發現,影響家庭教育與學業成就的因素如下:(一)名校父母的教育程度高於普校,家庭氣氛、父母關係方比普校好。(二)父母期望水準只與母親的教育程度有關;父母期望水準愈高或學生成就動機愈高。(三)父母對親子陪伴及親職的知識,甚至是對親職的重視程度可能都是不足夠的。(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如關心、溝通、教養以及親子時間等存在不足。(五)父母未能正確引導子女,學生對自己與父母的目前關係放任稍多於專制。(六)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小。
對孩子而言,家庭是學習愛與信賴、道德認知與行為規範最主要的場所。假如無法在家庭中獲得愛、關懷與認同等基本溫情需求,必定扭曲青少年的心態、減弱自我控制力,容易使他們誤入歧途,產生偏差行為,影響學校的教育質量,降低他們的學業成就,上述原因成為了本研究的動機。
三、研究對象、方法和內容
二○二○年度本研究透過對某私立中學二十名學生展開,關於生活與學業的深度訪談法,自編《澳門中學生生活與學業之訪談提綱》。是次研究訪談次數共二十場,開始於二○二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到二○二一年七月二十一日結束,訪談總時間約為四百四十分鐘,錄音時間約為三百分鐘。研究者把錄音轉錄為文字,所收集的文字稿約四萬四千字。
訪談內容包括七大問題:1.了解學生對“澳門中學生生活與學業”的課題有甚麼看法與建議?2.現在你與哪些人同住。平時誰人在照顧你。在生活和學業上,你有沒有遇到一些困難?3.在學業上,你感到最大的困難和疑惑是甚麼?4.在生活上,你感到最大的困難和疑惑是甚麼?5.你對校園欺凌的看法?6.你轉校和留級的原因。7.你期望得到哪些幫助等方面作為本研究之工具。
此外,本研究運用扎根理論統計分析,進一步深入剖析影響中學生的家庭教育與學業成就之現況、存在的困惑,既研究影響學生的家庭教育因素,又探討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因素。本研究期盼,完善家庭政策,推動親職教育、支援弱勢學生,給予學生最合適、最有效的幫扶,讓他們走上幸福之路。
四、結論、建議、討論與限制
(一)結 論
本研究結果如下:
1.影響澳門中學生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1)教養關係和親子關係並列排在第一位;(2)人際關係排在第二位;(3)照顧關係排在第三位。
2.影響澳門中學生學業成就的主要因素,(1)成績方面排在第一位;(2)學習障礙排在第二位。
3.影響澳門中學生轉校的主要因素,(1)成績未如理想排在第一位;(2)居住地方排在第二位。
4.影響澳門中學生留級的主要因素,(1)認知困難排在第一位;(2)偏差行為排在第二位。
5.澳門中學生校園欺凌的身份和方式,在校園欺凌身份上,有一半受訪學生認為,校園欺凌身份以欺凌者和受害者為主。在校園欺凌方式上,言語欺凌排第一位;肢體欺凌排在第二位;網絡欺凌排在第三位。
6.影響總體澳門中學生家庭教育與學業成就的主要因素
(1)增強家庭教養功能排在第一位
影響“增強家庭教養功能”涵蘊沒有愛、不要管得太嚴和太多、沒有理我、想與父母居住、缺乏母愛、階級制度、缺乏父愛、教養不足、孤單、只有媽媽對我好、子女感受、暴力行為等主要標準。
(2)培養良好學習和行為的習慣排在第二位
影響“培養良好學習和行為的習慣”涵蘊不聽話、自我控制難、懶、不專心、遲到、被打、心理恐懼、早上起床難等主要標準。
(3)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並列排列第二位
影響“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涵蘊不傾談、不理會、難溝通、互相指責、沒有時間陪我、好困惑、沒有溝通、不了解年輕人的想法、互罵、缺乏陪伴等方面主要標準。
(4)改進學生生活環境排在第三位
影響“改進學生生活環境”涵蘊與爺爺住、不與父母同住、嫲嫲湊我、唯我獨專、獨居慘、生活自理、兼職、獨居、上學路程遠等主要標準。
(5)改良學習技巧和策略排在第四位
影響“改良學習技巧和策略”涵蘊不能理解、沒有認真聽書、聽不明;看不懂、英文差、理科差、沒有心機溫習、讀書沒有興趣、基礎弱等主要標準。
(上)
華南師範大學管理學博士
袁金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