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交諮委倡統一電動車電池回收
(新聞小語)多措遏走水 減播疫風險
馬耀鋒促訂策回收電動車鋰電池
今多雲間有陽光
科學館影片比賽推動科普
獲獎作品可參與全國科學影像節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3月1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多措遏走水 減播疫風險

夏耘

(新聞小語)多措遏走水   減播疫風險

    坦洲上月底一名女子確診新冠肺炎,隨後揭發染疫女子持探親證日均多次經拱北關進出珠澳兩地,不單令坦洲封區全民核檢,本澳北區十三幢大廈、同一時段通關人士均須強檢,珠澳跨境生亦被逼停課,僅本澳殃及數萬人,更影響中珠澳三地的防疫形勢,茲事體大。

    經珠澳核查,證實染疫女子持探親證多次往返珠澳兩地走水貨,“走水”直接衝擊疫情防控,一下子被推至風口浪尖。近一個多星期以來,警方採取“非常”手段,每日到關閘一帶疑水客聚集點不斷查證,登記可疑人士身份資料。警方以不斷巡查方式“嚇退”水貨客,收效是有的;但警方收隊後,相關地帶再人流如鯽,故態復萌。

    走水貨非刑事犯罪,頂多是行政違法,或擾亂兩地經濟。說穿了,如果一店舖讓水客“幫忙”帶貨過關,被警方查獲,若水客非本地人,是外僱或遊客等,案件會轉介勞工局,店舖負責人或被控僱用“非法勞工”(非本地水客),但法律觀點是否成立,還須法院定奪。如果一店舖只是出售貨物,水貨客自己買貨過關再轉售,基本上不抵觸法律。市場經濟自由買賣,故明知“走水”,警方根本無“法”可治。

    疫情下,人、貨及環境能傳播病毒,最主要病毒載體還是人。切斷疫病傳播鏈首要隔離人,故減少人員流動是防疫頭等工作,“走水”者一天多次進出珠澳兩地,是防疫重大漏洞。當局今起實施持探親簽註經關閘、青茂口岸一天三次或以上出入境,須即時強制自費核檢,相信能有效減少持探親證者多次出入境“走水”。今次是引用《傳染病防治法》的強制措施,可見只能以非正常狀態(疫情)來規管“走水”,料疫情消退後,該措施難以為繼。同時持其他證件如外僱或本地居民“走水”,無專門法例應對,漏洞仍在。

    “走水”是經濟問題,兩地差價、低收基層“走水”餬口等。當局重點打擊集團式“走水”,從貨源、食安等着手嚴懲;對於水客,在防疫至上的時期,與拱關對口部門設定黑名單,採用多種措施減低活躍度,遏止不正常的多次出入境。

    夏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