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良促建防災減災救災體系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團長劉藝良就“關於總結鄭州‘七·二○’特大暴雨災害教訓,完善我國防災減災救災法治體系建議”提到,建議加快構建與新的應急管理體制相適應的防災減災救災法治體系,制訂綜合性災害防治法律,強化執行,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規範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
劉藝良指出,鄭州“七·二○”特大暴雨災害是對我國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其應對過程暴露出許多短板和不足。針對鄭州特大暴雨災害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他提出有關完善建議。
修法統籌協調
就關於完善防災減災救災法治體系,他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加快制訂出台《自然災害防治法》,包括重點規定政府對自然災害綜合應對、統籌協調職能,以及應急管理部門對這些職能的保障、支撐和落實。
二是統籌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領域修法工作,通過推進法律修改,完善我國防災減災救災法律體系。在制訂《自然災害防治法》之時,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分別“打包”修訂法律、行政法規,把這些法律法規中概念混淆、體制衝突、機制脫節等最基本、最突出的問題首先消除。
規範災害評估
三是健全防災減災救災的執法體制機制,加強執法隊伍和執法協調機制建設,推動防災減災救災法律法規有力實施。盡快將防災減災救災納入應急管理綜合執法隊伍的主責主業,整合應急管理部門承擔的行政執法任務,實現應急管理領域“一支隊伍管執法”。
四是建立自然災害應對調查評估制度,對自然災害應對工作開展調查評估,落實倒逼防災減災救災法律法規標準,倒逼地方政府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及時發現和糾正自然災害應對工作中的違法行為。
鑑於自然災害應對的調查評估過程複雜,涉及多方主體權利義務,特別是關係到地方政府及其部門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的責任認定,必須把自然災害應對調查評估納入規範化、制度化、法治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