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軟硬聯通促青創發展
【本報記者廣州三日電】省發改委近日公佈,廣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果之一,是融通發展為大灣區增添動力。目前廣東已經建成了以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龍頭、十二家重點基地為骨幹、珠三角地區五十七家特色基地為基礎的“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孵化基地體系。
大灣區硬聯通加速
廣東以基礎設施“硬聯通”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譬如在伶仃洋上的深中通道,一端肩負大灣區及深圳先行區“雙區”歷史使命,另一端是產業鏈完善、銳意創新的濱海產業新城,深圳和中山兩城二○二四年將迎來“握手”時刻。屆時深圳到中山車程將從兩小時縮短至廿分鐘,步入“大橋時代”。這情況在基礎設施聯通下將在大灣區頻頻上演。大灣區時速最高的廣州地鐵十八號線全線長軌貫通,“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
在天空,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三期的擴建、深圳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在加快推進,佛山新機場場址已獲中國民航局批覆。
此外,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建成並開通,黃茅海跨海通道建設順利駛入“快車道”、獅子洋通道項目獲批建設等,讓粵港澳三地的往來更快捷,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人才決定大灣區未來,廣東以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為牽引,以戰略人才鍛造、人才培養強基、人才引進提質、人才體制改革、人才生態優化“五大工程”開創人才強省新局面。
在人才引進方面,廣東持續釋放政策紅利,不斷為港澳及境內外高端人才及緊缺人才拋出了“橄欖枝”。去年廣東還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急需緊缺人才目錄(二○二○年)》。
港澳人才跨境執業
其中,廣州南沙新區創建了國際化人才特區、中新廣州知識城正在加快打造“國際人才自由港”,深圳的前海國際人才港在今年初開港,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築巢引鳳”。在跨境執業方面,廣東實施“人才通”,已有四百○二名港澳醫師獲內地醫師資格證,七百○七名港澳律師參加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
廣東又推動金融、稅務、建築、規劃及文化旅遊、醫療衛生、律師、會計等十六個領域的港澳專業人才享受跨境執業便利。
在教育創新方面,廣東正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通過與港澳大學開展合作辦學,大力建設高水平大學體系。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大灣區內地九個市就有二十所新大學籌建或開始動工,其中有八所是與港澳大學合作辦學的。
在青年創新創業扶持方面,廣東多措吸引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出台《推動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管理辦法》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