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詞語
繪畫大自然,不只是讓它在眼前。而是將自然的細節置放在“心中”,手動的時候,它們就能組織在一起了。畫紙是舞台,演出你所看過的自然萬物。
圖書館“呼吸自然的山林閱讀”邀請到的“神秘嘉賓”,是澳門繪本作家洋小漫。同你我一樣,小漫是在城市裡長大的小孩。她的創作主題,往往是城市與社區裡的住民,去年“夕陽無限好”的個人展中,唐樓形成的澳門意象,令我印象深刻。當時,小漫已着手進行出版《Wild Words》的工作。
城市裡的我們,對於自然的想像,多少有些恐懼的成分。小漫說自己有恐鳥症,但在作畫的過程,鳥居然變得可愛。不是恐懼症消失,而是和鳥可以保有彼此“更舒適的距離”。
在《Wild Words》中,有七十五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關於大自然/野地的詞彙。在創作過程中,因為要呈現各地特有的自然景觀,所以插畫家需要尋找大量的自然影像。
在創作過程中,“用什麼樣的眼光”去“觀看”?
小漫說,作畫時會讓自己“在場”,例如德國的森林,畫家就會想像自己就是畫裡的探險家,瑞典詞彙“Smultronställe”,意思是一方私密舒適的空間,它直譯是一方野草莓生長之地。於是畫家位於草莓園,看向裡頭的房子。那個絕對空間,心安之所,就像是誰的家。
“野地詞語”同時有可能是“文化詞彙”嗎?那當然是一定的!畫作出現的是不同自然景觀在人類心中留下的文化意象。“當我畫作來自日本的詞彙,便會想到風吹落草葉的一刻。”繪本不只是展現知識樣貌,還有溝通不同文化的力量:即逝與豐盛,恐懼與期盼,都來自同一樣的事物。而這也就是我以為“Wild Words”所蘊藏的澳門眼光,它與“夕陽無限好”中呈現“最美麗卻可能即將消失的市井聲音”,是洋小漫從未背離的初心。
川井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