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隊伍建設漸收成效
總結澳門回歸以來的重大教育政策,除了上期談到的“小班制”收到重大的教育成效外,師資建設也是一個重要議題。
回歸前後幾年,澳門教師仍然呈然明顯的“半專業化”色彩。這種半專業化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工資待遇對比其他專業人士(如律師、會計師等)仍有較大差距。回歸初期雖然已擺脫“唔窮唔教書”的標籤,但離專業人士待遇仍遠。工資待遇不高,工作不少,從而使得教師行業不穩定,易受其他行業衝擊。如○三年賭權開放後,部分教師走入博彩行業;又如二○○九年,部分教師轉入運輸行業。毫無疑問,師資隊伍不穩肯定會影響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是專業成長沒有保障。應該說,長期以來澳門教師一直注重進修,但直至回歸初期,這種教師進修模式仍有明顯的“自發色彩”,缺乏制度上的保證,成效不夠,這又體現在以下兩個問題上。一是教師授課過多,普遍達二十節以上,再加上非教學工作的困擾,教師能用來進修的時間實在不多。二是教師進修沒有系統化,自發性進修更多的是憑借教師自我的認知來進行,更多時候是找不到合適的進修途徑,難以學到適切的專業內容,不利於自身的有效提高。
隨着○六年《非高等制度綱要法》的出台,建設一支優質的教師隊伍成了特區政府的法制任務,再加上社會教育團體的長期爭取、推動,終於在二○一二年頒佈了《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下稱“私框”),從而在制度上為師資隊伍的建設夯實了基礎。
從內容上看,“私框”第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全面為教師建立職業保障。首先是在入職上做了相關的規定,明確了入職前須完成相關的師範培訓。這個入職門檻的設定,改變了“人人可以隨時做教師”的情況,為提升教師專業地位奠定了基礎。其次是完善了教師的職業歷程。以往,澳門教師沒有職級制度,容易造成資深教師與新入職教師同工同酬的狀況,不利於教師的職業成長。“私框”吸收了鄰近地區的經驗,尤其是內地的做法,將澳門私校教師分為六級制,並設定了相關的升級條件,從而有效區分了資深教師與新入職教師的不同,為私校教師建立了職程的成長制度,更符合專業化的特徵,也更能鼓舞整體的教師士氣。再者,伴隨着“私框”的上述規定,特區政府在法律上出台前後大幅加大相關的教育投入,配合教師六級職程設立,在不改最低級別教師工資待遇的基礎上,分別從學校投入及專業津貼兩方面有效提升了教師整體待遇。可以說,從師資隊伍穩定性來說,“私框”的出台是一件標誌性事件,二○一二年後,教師真正成為了具有吸引力的職業,從而大大穩定了師資隊伍。
除了健全職業保障外,“私框”的出台也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首先“私框”優化了教師的工作量,各個階段的教師任課節數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調,並且規範了教師每周總工作時數,將教師從繁重的日常工作中適當解放出來,為教師進行教研工作提供了客觀條件。其次,“私框”明確將專業成長作為教師晉級的必要條件之一,並將教師的直接津貼易名為“專業成長津貼”,大大提升了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質言之,教師專業成長不再是教師的可選項目或自選項目,而是成為了必選項目。三者透過配套的司長批示,為教師的專業成長訂定了系統的制度,使得教師的專業培訓得到了質的提高。下期繼續討論。
陳家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