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7版:教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淺談學校和社區之間的協作
師資隊伍建設漸收成效
陪伴是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
疫情下的我們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2月14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淺談學校和社區之間的協作

張嘉偉 辛碧玲


    淺談學校和社區之間的協作

    家校合作在教青局的帶領和支持下,有效地推行。該局恆常地舉辦家校合作的活動,例如“百分百家長獎勵計劃”、“與家長有約座談會”和名為“家長學園”的學習與分享平台等活動。此外,教青局轄下的親職教育中心亦為家長教育投入了大量工作,這使家長在子女的非高等教育生涯中肩負更多的角色和責任。所以,我們不難看到,本澳學校正按部就班地讓家長參與更多的校內、外活動,甚至參與校務決策,如家長或家長代表能參與校政會議等等;而教職人員對家長更多的參與教學活動也有了更開放的態度,不像以往般故步自封和孤軍作戰,這些變革都使家校合作的實施走在不斷優化的路道上,讓學校在學生的教育上有了密切的合作夥伴——家長。但除了家長外,學校在促進學生的身心和學業發展上還有其他合作夥伴嗎?

    筆者近期細閱學者吳迅榮博士的著作《家庭,學校及社區協作:理論,模式與實踐:香港的經驗與啟示》(一七年增訂版),不禁問自己一個問題:怎樣才能令社區在教育上擔當更多的角色呢?筆者在此分享一下對學校和社區合作的一些看法,希望能集思廣益。

    促進社會的發展

    學者鄭熙彥說過,從學校發展的角度出發,除家長外,它必然與社區產生互補與互賴的關係,因為畢竟學校是社區的一個附屬體,是社區組成的一大部分。去年十月,本澳的全民核酸檢測是一個學校和社區緊密合作的典型例子:學校借出校園成為檢測的地方,也鼓勵教師員工義務協助核酸站的運作。此外,亦有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舉辦回歸教育課程,為社區的勞動力和人民素質提升出一分力,而一些學校的校園開放亦為社區的人民生活質素提升不少。

    以上例子着重了學校對社區的貢獻,而其實社區對學校的協助也不少,本澳不少團體承擔了一些學生的教育和培訓工作,例如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的升學輔導服務等。而不少學校的社會工作輔導團隊都是來自本澳不同的機構,如澳門明愛和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而一些私人企業,也在支持着本澳的教育,例如筆者女兒在學校的安排下,去了一間超市購物,作為數學課程的課外活動。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到,學校和社區的合作一直以來都是十分緊密的,而過程中大家互補不足,學校和機構從中不斷學習、磨合和成長,從而營造一個友愛互助的融洽社會。

    學生獲得課本外的寶貴人生課堂

    在教青局制訂的2021/2022學校運作指南中指出,適量的校外活動,讓學生在正規課程之外可以透過實踐性的活動和外界交流和融入社會,而社區就是一個能提供學生充足課外活動的資源。事實上,探訪老人院、動物組織或大專院校等社區機構是比較常見的活動,這些活動除了讓老人家感受到來自學生送上的溫暖、動物組織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大專院校的招生宣傳工作得到提升外,學生也可以從這些活動中接受到生命教育和品德教育,例如,學生在與老人家的互動過程中,可思考關於本澳的老年人口問題,學校又可引導學生去關懷長者,這不就是一課生命和品德教育嗎?而探訪動物組織的時候,學生能明白到人類對動物的尊重和愛護的重要性。這些品德教育往往就是發生在學校和社區互動的過程中。由此可見,適當的社區活動能豐富學生的教育,特別是生命教育和品德教育。還記得,一次嚴重風災過後,有學校組織學生清潔附近的街道,十多歲的學生盡顯公民責任,這又是一個學生從學校和社區合作的過程中得益的例子。學校是社區的一分子,其實學生也是。從上述例子中,我們知道,既然學校和社區合作能讓兩者皆得益,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能創造甚麼機會去促進學校和社區之間的合作呢?

    可考慮更多具深度的學校及社區協作活動

    澳門面積雖小,但五臟俱全,社區資源豐富。在這座歷史名城中存在各行各業,學校可考慮善用每個行業的人力資源去為學生安排更多社區活動,讓學生多了解本澳不同行業的情況,此舉能令學生更了解自己的升學方向和本澳的就業情況。一直以來,不少學校也定期邀請一些政府部門,如文化局、消防局、司法警察局、衛生局等人員進行入校講座或活動。其實,本澳還有不少私營機構,如律師樓、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等學生比較少接觸的行業。學校可考慮邀請不同的專業人員如律師、醫生,為家長、學生以及教職員舉辦講座等活動,此舉除了讓社區上各行業有更多的社會參與度外,參與者能從各行業從業員的視點去了解他們的工作,擴闊學生的視野,了解更多升學就業選擇,從而間接促進澳門產業多元化。當然,澳門還有不少大型基建可供學校用作教育場所,如機場和輕軌,甚至建設中的新城A區,學校可考慮和相關機構溝通,安排對工科有興趣的學生去參觀或邀請相關人員到校分享。

    而隨着本澳的人口結構會有不同時段的改變,教師人數可能會在某時段飽和,政府和學校此時可考慮安排合適的教師去為社會居民提供教學服務,如語言上的培訓或體育方面的普及活動。這樣,學校的資源能被社區更充分地利用,使學校資源能發揮更大的貢獻。

    隨着大灣區的發展,那裏的社區資源也是澳門學校可利用的地方,澳門的青年人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去看更多、感受更多。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要忘記,學生的學習永遠不應只局限在課室內,我們該好好利用身邊的社區資源,因為社區上發生的一切都是學生的學習材料,也是他們在踏足真實社會前,對社會親身的理解和感受。日常生活從來都是一種學習途徑,教育者的工作就是將學習融入生活,令學生的學習更加多元和實用。

    張嘉偉  辛碧玲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