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7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舊事今說)千秋橋上望黃渡
(隨筆)包書
(二弦)“盲俠”難敵“春江鴨”
(斷章寫義)“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時代意義
(聲色點擊)老火湯裏的西洋菜
(杏林外史)孱弱的清朝士兵
(古今亂炖)關於書的糾結
(一路向南)“水煮”的健康
(筆雯集)辛稼軒詞中的“虎”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月1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古今亂炖)關於書的糾結

亞 瑟

關於書的糾結

    對於二十郎當歲的大學生而言,是非常刺激的一件事——至今,仍是我大學時代星期天生活最美好的記憶之一。

    來北京捧上教書這鐵飯碗之初,經常跟同事朋友三五相約到處逛書店,趕書籍展銷會,表面看像是青年書生胸懷學術興邦的遠大理想,實際上是清貧單調生活的一種調劑。騎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從海淀中關村到琉璃廠海王村,或者勞動人民文化宮,一路都是毛白楊的樹陰,走大街過小巷,既是飆車,又是看景,樂在其中。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圖書價格飛漲,民營書店勃興,北京大學周邊、海淀圖書城一帶大小書店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風入松、國林風、二酉堂、席殊書屋、三極圖書,各領風騷三五年;逛書店,比較各書店的裝潢風格,優惠力度,成為課餘生活的重要內容。那個年代,對文物古跡、山水勝景,人們普遍沒有太大興趣。現在想起來,覺得匪夷所思。

    互聯網興起,網絡售書大行其道,實體書店紛紛倒閉。到實體書店買書的熱情一落千丈。網絡購書廉價又方便,我不時會買一些,主要是圖他省事,免卻來回跑圖書館的煩勞。只有遇到買不到的書或者書的價格高得我有肉痛心疼的感覺時,才會硬着頭皮到圖書館借閱。幾十年來,斷斷續續,銖積寸累,我所購買的書,擺在書架上也頗壯觀,得到過不少人“你家書真不少”之類的稱讚。捨得花掉大半個月的工資購買一部分上下兩冊的書,也是我願意反覆提起、所向披靡的“當年勇”。

    回首數十年的購書經歷,總覺得自己有幾分柳宗元筆下蝜蝂的尷尬:書越積越多,家裏的空間被越擠越小,快要沒有立錐之地了。幾次搬家,都不禁感慨“書到搬時方恨多”!

    (四之三)

    亞    瑟

3上一篇  下一篇4